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肝臟炎癥,是威脅我國人群健康最重要的傳染病之一,傳播途徑多樣,可通過密切接觸、母嬰、血液和性傳播。近九成感染者不會出現臨床癥狀,而后,部分感染者可發展為慢性遷延性肝炎或原發性肝癌,對健康危害大,因此實驗室診斷至關重要。
乙肝五項也叫做乙肝兩對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HbeAb)和乙肝核心抗體(HbcAb)。這五項指標能夠反映機體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病毒在體內的狀態和復制水平,對于乙肝的診斷、治療及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標志物。
HBsAg 由乙肝病毒的 S 基因編碼,分子量約為 24kDa。它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分別是小球形顆粒、管形顆粒和 Dane 顆粒的外殼。小球形顆粒和管形顆粒主要由乙肝表面抗原組成,而 Dane 顆粒是完整的乙肝病毒顆粒,其外殼也是 HBsAg。HBsAg 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即乙肝表面抗體(抗 - HBs)。
乙肝表面抗體(HbsAb/抗-Hbs)
乙肝表面抗體(HBsAb / 抗 - HBs)是人體免疫系統針對乙肝表面抗原產生的一種保護性抗體,在乙肝的預防、診斷及預后評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當乙肝表面抗原進入人體后,免疫系統中的 B 淋巴細胞會識別并將其作為外來抗原進行處理,隨后 B 淋巴細胞會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能夠合成并分泌乙肝表面抗體。這種抗體可以特異性地結合乙肝表面抗原,從而阻斷乙肝病毒與肝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防止乙肝病毒感染肝細胞。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 e 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感染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重要標志物,HBeAg 是一種可溶性蛋白質,由乙肝病毒的前 C 區和 C 區基因編碼。它在乙肝病毒感染肝細胞后,由病毒的核心顆粒釋放到細胞外,進而進入血液循環。
乙肝e抗體(HbeAb/抗-Hbe)
乙肝 e 抗體(HBeAb / 抗 - HBe)是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后產生的一種抗體,在乙肝病情的評估和監測中具有重要作用。當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后,免疫系統會針對乙肝 e 抗原產生相應的抗體,即乙肝 e 抗體。它是一種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漿細胞分泌,能夠與乙肝 e 抗原特異性結合。
乙肝核心抗體(HbcAb/抗-Hbc)
乙肝核心抗體(HBcAb / 抗 - HBc)是乙肝病毒感染后機體產生的一種抗體,它在乙肝的診斷和病情評估中具有重要意義。乙肝核心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針對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產生的抗體。當乙肝病毒感染肝細胞后,病毒的核心抗原會暴露在免疫系統中,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進而產生乙肝核心抗體。這種抗體可以識別并結合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機體清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