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m3/d一體化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魯盛環保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結構簡單,提高了廢水處理的靈活性,若出水不達標可通過延長處理時間、增加藥量或回流再處理來調整處理工藝。系統能夠對處理得到的清水進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廢水的利用率。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具有不銹鋼外殼,其內部分為兼氧池、厭氧池、MBBR池、沉淀池、濾池、設備間六大部分;兼氧池和厭氧池位于外殼內部的左端,濾池、設備間位于內部的右端,MBBR池、沉淀池位于外殼內部的中部;本實用新型以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為對象的高效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采用成熟穩定A2O?MBBR工藝,解決普通工藝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工藝控制系統復雜、污泥膨脹、污泥上浮和泡沫、占地面積大、污泥生物池堵塞、除磷脫氮效果差、容積負荷低、耐沖擊性弱、性能穩定性差等問題。

工藝流程
污水在廠內首先經過粗格柵去除大的漂浮物,然后自流入集水池。污水經立式污水泵提升至組合式旋轉細格柵,組合式旋轉細格柵可把雜物及砂粒從廢水中分離出來,并濃縮址理。
旋轉細格柵處理出水先進入厭氧池,由推進器將進水和厭氧污泥混合進行厭氧處理,然后自流入BIOLAK生化池,利用懸鏈式曝氣器曝氣充氧進行好氧處理,處理后的污水,經沉淀后再進行曝氣充氧穩定,污水自流入消毒池,消毒后排放。

60m3/d一體化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優點:
(1)主體工藝的選擇合理:
目前,用于農村分散污水治理的工藝主要為SBR工藝、氧化溝工藝、接觸氧化、人工濕地工藝等,上述工藝在實際應用中都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限值了其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發揮;SBR工藝采用進水、曝氣、靜沉、出水和閑置的間歇運行方式,通過科學的運行控制可以達到較好的有機物降解,無需設置二沉池,增加三級強化處理環節可以到達更高的出水水質標準。但是,SBR工藝具有控制系統復雜、機電配置較多、污泥產量較大等缺點,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往往難于操作管理其長期正常運轉,日常維護和污泥處理難度較大;
氧化溝工藝污水在首尾相通的廊道內循環流動,在水流方向上形成好氧、缺氧和厭氧的區段,脫氮除磷效果較好,有一定抗沖擊負荷的能力,對自控要求水平較低。但是氧化溝工藝需要設置二沉池和配套的污泥回流系統,池容較大,占地面積較大,常出現污泥膨脹、污泥上浮和泡沫等問題;接觸氧化工藝在反應池內填充填料,克服了污泥上浮和污泥膨脹,提高了反應池內的污泥濃度,可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接觸氧化工藝的處理效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填料的性能,普通組合填料容易結塊,池內易滋生蚊蠅,污泥結塊脫落容易堵塞填料和二沉池;人工濕地在處理污水的同時實現了環境效益,但是人工濕地占地面積較大,防滲措施出問題時容易污染地下水,因此不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本產品擬采用A2O-MBBR工藝,該工藝為生物膜/活性污泥組合工藝,其核心是將比重接近水的懸浮載體投加到改良A2/O反應池內作為微生物的活性載體,依靠曝氣池內的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而處于流化狀態。污水連續經過懸浮載體并逐漸在填料內外表面形成生物膜,通過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及懸浮活性污泥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在填料上同時實現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降低對碳源的需求,提高氨氮、總氮的去除率。懸浮載體可使設備內有效MLSS的濃度翻倍,但不增加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濃度,因此下游沉淀池的性能并不會受到反應器內固體負荷增加的負面影響,另外生物膜的生長導致SVI降低,從而使沉淀池的性能得以提高。該工藝具有控制系統簡單、污泥齡長、沒有污泥膨脹、污泥上浮和泡沫等問題、占地面積小、污泥生物池無堵塞、除磷脫氮效果好、 容積負荷高、耐沖擊性強、性能穩定、運行可靠等優點 。
(2)工藝段設置合理、完善: 產品整體工藝流程:兼氧池-厭氧池-MBBR池-二沉池-濾池-紫外消毒;相對現有市場產品為了節約設備造價、降低控制系統而缺失厭氧、濾池工藝段的情況,該設備在工藝流程上更加合理、完善,布置緊湊,處理市政生活污水可以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3)采用低能耗的曝氣系統以及回流系統:
曝氣系統結合Ldo溶解氧控制技術,鼓風機可根據進水水質波動實時變頻運行,調整曝氣量,供氧能耗更低;
MBBR填料依靠曝氣池內的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而處于流化狀態,并將大氣泡切割成小氣泡,使溶解氧的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
采用曝氣同源空氣作為動力用于污泥以及硝化液回流,能耗更低、效率更高。
而現有市場產品采用曝氣風機輸出為額定功率,并不能實現實時變頻;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者生物接觸氧化法并不能實現對氣泡的切割,風機利用率低;采用水泵進行污泥以及硝化液的回流,控制點位多且能耗高。
(4)二沉池采用多斗排泥以及表面排渣系統,保證出水穩定:
產品二沉池采用多斗排泥,杜絕了由于小型產品沒有刮泥機而導致污泥板結、污泥上浮的問題。
二沉池表面設置排浮渣系統,間歇性排出二沉池表面的微量浮泥,保證出水指標。
優勢:
(1)曝氣時,污水和污泥處于*理想混合狀態,保證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達95%。
(2)“好氧-缺氧”及“好氧-厭氧”的反復運行模式強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達80%以上,保證了出水指標合格。
(3)沉淀時,整個CCAS反應池處于*理想沉淀狀態,使出水懸浮物(SS)極低,低的SS值也保證了磷的去除效果。
CCAS工藝的缺點是各池子同時間歇運行,人工控制幾乎不可能,全賴電腦控制,對處理廠的管理人員素質要求很高,對設計、培訓、安裝、調試等工作要求較嚴格。
膜分離單元設計
1 膜組件選擇
(1)膜材料
膜材料分為無機膜材料與有機膜材料兩種。常見有機膜材料為PE、PS與PES等,而無機膜材料多為一些金屬材料、金屬氧化物以及陶瓷材料。從性能上講,有機膜材料工藝趨于成熟,膜孔徑和形式多樣,造價低廉,但使用過程易受污染,使用壽命不長;無機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能耗較低,但制造成本較高,實際制備工藝也較難。因此,本工程采用的膜材料為改性后的有機膜。
(2)膜形式
根據膜組件的不同,應用在浸入式MBR中的膜為以下兩種:中空纖維膜與平板膜。中空纖維膜在國內的大型的市政工程中應用較多,具有裝填密度高、體積小、工藝簡單、價格低廉等優點,但是對于預處理的要求卻很高,阻力損失較大,常見的中空纖維膜有簾式、束狀、柱狀3種;平板膜的實際應用較少,有污泥濃度高、抗污堵能力強等優點,但是也存在著裝填密度低、投入資金量較大等缺點,主要分為板式和盤式兩種構造形式。本工程應用的是浸入式MBR膜的中空纖維膜。
(3)膜孔徑
根據膜孔徑的不同,通常將MBR膜分為超濾膜和微濾膜兩種形式。兩者之間并沒有嚴格地區分定義,在MBR技術當中,通常將0.1μm作為分界點,膜孔徑在0.01μm~0.1μm之間的為超濾膜,膜孔徑在0.1μm~0.4μm之間的稱為微濾膜。兩者的孔徑雖然有所不同,但是過濾作用的是截留部分構成的動態膜,截留去除的貢獻較大,從實際的工程應用情況來看,兩者之間的工藝效果并沒有太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