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處理90立方米一體化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魯盛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包括處理容器、原水進水管、脈沖水力攪拌裝置、固液分離裝置、曝氣裝置、反應容器、出水管、第1排泥管及回流管。固液分離裝置和反應容器均位于處理容器內。回流管的兩端分別與處理容器靠近原水進水管和出水管的兩端對應連通。脈沖水力攪拌裝置與回流管靠近原水進水管的一端連接。反應容器與處理容器的內側壁連接。固液分離裝置與處理容器的底壁和部分側壁圍成缺氧區。曝氣裝置位于固液分離裝置與反應容置之間并與處理容器的側壁連接。本發明提供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及系統的結構緊湊并采用豎向布置,形成了污泥回流,優化了污水處理效果。

每天處理90立方米一體化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填料性能
填料性能-評價填料生物附著量的重要指標
(1)填料表面性能
1、表面構造:一般認為表面粗糙度大,掛膜速度快。
2、表面電位:一般微生物帶負電荷,填料表面為正電荷適宜微生物生長。
3、親水性:微生物為親水性粒子,填料親水性好適合微生物生長掛膜狀態。
(2)水力學性能
1、孔隙率:填料占用的體積,孔隙率高好。
2、形狀尺寸:影響水流、氣流的流態。
(3)流化性能:與填料的密度有關。填料的密度應為0.97-1.03,較小的曝氣或攪拌即可實現流化。

原理及特點
1)MBBR工藝的原理
MBBR工藝原理是通過向反應器中投加一定數量的懸浮載體,提高反應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種類,從而提高反應器的處理效率。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氣的時候,與水呈*混合狀態,微生物生長的環境為氣、液、固三相。載體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氣氣泡更加細小,增加了氧氣的利用率。另外,每個載體內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種類,內部生長一些厭氧菌或兼氧菌,外部為好養菌,這樣每個載體都為一個微型反應器,使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同時存在,從而提高了處理效果。
MBBR工藝兼具傳統流化床和生物接觸氧化法兩者的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污水處理方法,依靠曝氣池內的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載體處于流化狀態, 進而形成懸浮生長的活性污泥和附著生長的生物膜,這就使得移動床生物膜使用了整個反應器空間,充分發揮附著相和懸浮相生物兩者的*性,使之揚長避短,相互補充。與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懸浮填料能與污水頻繁多次接觸因而被稱為“移動的生物膜”。
2)MBBR的優點
與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填料生物膜法相比,MBBR既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性和運轉靈活性,又具有傳統生物膜法耐沖擊負荷、泥齡長、剩余污泥少的特點。
(1)填料特點
填料多為聚乙烯、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體等制成的,比重接近于水,以圓柱狀和球狀為主,易于掛膜,不結團、不堵塞、脫膜容易。
(2)良好的脫氮能力
填料上形成好養、缺氧和厭氧環境,硝化和反硝化反應能夠在一個反應器內發生,對氨氮的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
(3)去除有機物效果好
反應器內污泥濃度較高,一般污泥濃度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10倍,可高達30~40g/L。提高了對有機物的處理效率,同時耐沖擊負荷能力強。
(4)易于維護管理
曝氣池內無需設置填料支架,對填料以及池底的曝氣裝置的維護方便,同時能夠節省投資及占地面積。
污水處理方法步驟:
(1)當膜池區內的液位達到預設值時,驅動除磷系統、曝氣管路系統和抽吸消毒系統工作;
(2)由缺氧區均勻分配進入好氧區的污水在反硝化系統、除磷系統和曝氣管路系統作用下分別去除TP(總磷)、TN(總氮)和AN(氨氮)類污染物,然后進入膜池區進行MBR工藝處理,污水經過抽吸消毒系統消毒排出;
(3)在污水經過抽吸消毒系統消毒排出的過程中,根據污水流出MBR膜組件的壓差大小控制清洗系統工作。
在培養厭氧顆粒污泥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在當廢水中N、P等營養元素不足時,不易于形成顆粒,對于已經形成的顆粒污泥會發生細胞自溶,導致顆粒破碎,因此要適當加以補充。N源不足時,可添加氮肥、含氮量高的糞便、氨基酸渣及剩余活性污泥等;P源不足時,可適當投加磷肥。鐵、鎳、鈷和錳等微量元素是產甲烷輔酶重要的組成部分,適量補充可以增加所有種群單位質量微生物中活細胞的濃度以及它們的酶活性。
2、選擇壓通常將水力負荷率和產氣負荷率兩者作用的總和稱為系統的選擇壓。選擇壓對污泥床產生沿水流方向的攪拌作用和水力篩選作用,是UASB等一系列無載體厭氧反應器形成顆粒污泥的必要條件。高選擇壓條件下,水力篩選作用能將微小的顆粒污泥與絮體污泥分開,污泥床底聚集比較大的顆粒污泥,而比重較小的絮體污泥則進入懸浮層區,或被淘汰出反應器。定向攪拌作用產生的剪切力使顆粒產生不規則的旋轉運動,有利于絲狀微生物的相互纏繞,為顆粒的形成創造一個外部條件。低選擇壓條件下,主要是分散微生物的生長,這將產生膨脹型污泥。當這些微生物不附著在固體支撐顆粒上生長時,形成沉降性能很差的松散絲狀纏繞結構。液體上升流速在2.5~3.0m/d 之間內,有利于UASB反應器內污泥的顆粒化。
3、有機負荷率和污泥負荷率可降解的有機物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碳源和能源,是微生物增長的物質基礎。在微生物關鍵性的形成階段,應盡量避免進水的有機負荷率劇烈變化。實驗研究表明,由絮狀污泥作為種泥的初次啟動時,有機負荷率在0.2~0.4 kgCOD/(m3.d)和污泥負荷率在0.1~0.25 kgCOD/(kg MLSS.d)時,有利于顆粒污泥的形成。
4、堿度堿度對污泥顆粒化的影響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顆粒化進程的影響;二是對顆粒污泥活性的影響。后者主要表現在通過調節pH值(即通過堿度的緩沖作用使pH值變化較小)使得產甲烷菌呈不同的生長活性,前者主要表現在對污泥顆粒分布及顆粒化速度的影響。在一定的堿度范圍內,進水堿度高的反應器污泥顆粒化速度快,但顆粒污泥的產甲烷活性低;進水堿度低的反應器其污泥顆粒化速度慢,但顆粒污泥的產甲烷活性高。因此,在污泥顆粒化過程中進水堿度可以適當偏高(但不能使反應器體系的pH>8.2,這主要是因為此時產甲烷菌會受到嚴重抑制)以加速污泥的顆粒化,使反應器快速啟動;而在顆粒化過程基本結束時,進水堿度應適當偏低以提高顆粒污泥的產甲烷活性。
5、接種污泥顆粒污泥形成的快慢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接種污泥的數量和性質。根據Lettinga的經驗,中溫型UASB反應器的污泥接種量需稠密型污泥12~15kgMLSS/m3或稀薄型污泥 6 kgMLSS/m3。高溫型UASB反應器佳接種量在6~15kgMLSS/m3。過低的接種污泥量會造成初始的污泥負荷過高,污泥量的迅速增長會使反應器內各種群數量不平衡,降低運行的穩定性,一旦控制不當便會造成反應器的酸化。較多的接種菌液可大大縮短啟動所需的時間,但過多的接種污泥量沒有必要。一般說來,用處理同樣性質廢水的厭氧反應器污泥作種泥是有利的,但在沒有同類型污泥時。不同的厭氧污泥同樣對反應器的啟動具有一定的影響,沒有處理同樣性質廢水的厭氧反應器污泥作種泥時,厭氧消化污泥或糞便可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