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無動力污水處理裝置
魯盛環保生產的地埋式無動力污水處理設備在現有污水處理技術的進水口、出水口、集水井、調節池、生 物填料池、生物過濾池及自然氧化池和消毒井。在集水井設有格柵,在生物填 料池中則設有填料,每個池體還配有檢查孔,以便維護之用。其結構特點以上 各處理單元池體可做成一體化裝置埋在地下,以節約用地,生物濾池中設置有 支承座和濾料及排泥管,濾料放在支承座上,排泥管貫穿濾料層和支承板。

本實用新型所選的濾料為石灰石,用以微生物載體及調節污水中的PH值和 過濾,截留懸浮物。
本實用新型的調節池、生物填料池、生物濾池、自然氧化池和消毒池,它 們之間均有管道相連,在生物填料池中進行一級水解酸化處理,在生物濾池中 進行二級厭氧處理,在氧化池中進行三級兼氧處理,必要時,在消毒池中進行 四級消毒處理。由此使出水符合排放標準。
本實用新型每個池體在其液面上方,池蓋底面、池體相鄰之處均開有氣孔 相通,各處理單元所產生的廢氣可一并收集后引至池外排放。
本實用新型的自然氧化池,液面以上與池外相通,池中設有生物濾料,厚 度接近污水液面,用以延長污水在該池停留時間,使其更好地自然吸收池外的 氧氣,提高凈化效率。

地埋式無動力污水處理裝置
注意事項
采用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必須做好防滲系統,對于農村地區濕地防滲可采用土工膜或三灰土夯實等簡易實用的方法。
2.人工濕地植物的選取。濕地植物是濕地處理系統明顯的生物特征,它是人工濕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濕地植物選取時應因地制宜,綜合考慮植物的以下特征:耐水、根系發達、多年生、耐寒、吸收氮、磷量大、兼顧觀賞性和經濟性、要盡量選擇當地的土著種。目前,常用的有蘆葦、香蒲、菖蒲、美人蕉、風車草、彩虹鳥、水竹、水蔥、大米草、鳶尾、蕨草、燈芯草等。
3.人工濕地植物栽種初期的管理主要保證其成活率。濕地植物栽種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如果不是在春季栽種而在冬季,應做好防凍措施,在夏季應做好遮陽防曬。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以確保栽種植物的成活率。
4.植物栽種初期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較深,需要通過控制濕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莖向下生長。
5.做好日常護理防止其他雜草滋生并及時清除枯枝落葉,防止腐爛污染。
6.對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來臨之前要做好防凍措施或及時收割。
生物除臭
生物除臭是由多種生物群體通過各式各樣的生物反應過程來完成的。生物過濾法是使收集到的氣體在適宜的條件下通過長滿微生物的固體載體,氣味物質被填料吸收,然后被填料上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完成廢氣的除臭過程。
以上各種脫臭方法中,臭氧氧化成本偏高、管理復雜,水洗法效率不高且不切底,活性炭吸附法設備投資高,管理復雜,運行成本高。根據現有的資料數據分析比較,國內目前采用的除臭方法中,化學洗滌方法比較貴,而且日常運行費用也比較大,采用生物濾池除臭的方法居多。
設計上推薦采取下列強化技術保障措施:
1.總圖設置根據風向采取衛生分區布置;
2.全部進出水管線地下埋設、水處理構筑物全部室內化;
3.考慮在空地上種植刺槐、假儉草、竹節草等一些能吸收有害物質的灌木及地被植物;
4.采用地埋式設計;
空氣過濾除臭。
在水處理過程中,為防止毛發等雜物進入循環水泵和過濾器,以免損壞設備,應在水泵進水管上安裝毛發聚集器等。
除臭方案
臭氣來源
根據污水處理的過程,臭氣來源主要分為污水處理系統合污泥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中臭氣源主要分布在進水泵房、預處理段。污泥處理系統中的臭氣來源主要分布在污泥濃縮、污泥脫水和污泥堆放、外運過程,由于對不穩定污泥進行壓縮、剪切作用,產生蛋白類生物高聚物,其分解產生大量臭氣。
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中的主要臭氣來源為污水提升泵房、格柵、沉砂池和污泥處理部分的濃縮池、儲泥池、脫水間是除臭的重點;CASS曝氣池負荷低,一般不考慮除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