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t/h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魯盛環保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包括1格柵、4氧化池、8沉淀池、9污泥池、12消毒池、11風機房,所述的4氧化池、8沉淀池、9污泥池、12消毒池內部設置有抗壓裝置。
進一步,所述的抗壓裝置由5環形抗壓圈及6條狀抗壓臂組成,6條狀抗壓臂之間設有16固定裝置,5環形抗壓圈之間通過6條狀抗壓臂加以固定。
進一步,所述的5環形抗壓圈固定在4氧化池、8沉淀池、9污泥池、12消毒池的內側壁上。
進一步,所述的5環形抗壓圈數量至少為兩個,根據所承受壓強的多少確定5環形抗壓圈的數量。
進一步,所述的抗壓裝置為鋼材料。

0.5t/h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厭氧+好氧法+膜法
厭氧處理法以厭氧反應器的應用為廣泛,目前實際用于生產的主要有普通厭氧反應器、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內循環厭氧反應器(IC)、厭氧流化床反應器、厭氧固定床反應器(厭氧濾池AF)、厭氧旋轉接觸反應器以及上述反應器的組合型如厭氧復合反應器(UBF)等;
好氧處理法主要有A/O-TMBR生化反應池法、A/O法,TMBR法、生物膜法等,對于垃圾滲濾液處理,目前常用的好氧法主要為具有延時曝氣功能的A/O-TMBR生化反應池與TMBR法。
膜法,特別是納濾(NF),過濾孔徑在1μm,可以去除水中粒徑較小的雜質,且運行壓力較低。因此,將把它作為終端工藝應用在滲濾液處理工程中,和反滲透膜(RO)結合使用,可以確保滲濾液處理系統終出水指標達到循環水系統補充水使用要求。

該工藝在充分利用生化處理能夠比較*的降解有機物的特點,可以大限度的降解污染物,使其減量化,特別是厭氧反應產生的生物氣體是一種比較環保的能源,這樣就是污染物資源化。同時,利用膜法這種處理精度高的物化處理方法,可以有效的保證出水的水質,特別是對于垃圾滲濾液這種污染物含量較高的廢水。
因此,采用該工藝組合處理高濃度的垃圾滲濾液是目前確保出水穩定達標的可行技術路線,CODcr、BOD5、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均很高,*可以達到國家有關的排放標準。該工藝是目前不管在國外還是在國內應用多的,工程經驗比較豐富的滲濾液處理方法。
生物濾池的構造與組成
生物濾池一般主要由池體、濾料、布水裝置、排水系統等四部分組成。
(1)池體
在平面上多為方形、矩形或圓形,高出濾池1.5~0.9m。在寒冷地區,有時需要考慮防凍、采暖、或防蠅等措施。
池壁:圍護填料,應該能承受壓力,分為有孔池壁和無孔池壁。有孔洞的池壁有利于濾料的內部通風,但在冬季易受低氣溫的影響;池底:支撐濾料和排除處理后的水,池底四周設置通風口。
(2)濾料
一般為實心拳狀濾料,如碎石、卵石、爐渣等;工作層的濾料粒徑為25~40mm,承托層濾料粒徑為70~100mm;同一層濾料要盡量均勻,以提高孔隙率;濾料的粒徑愈小,比表面積就愈大,處理能力可以提高;但粒徑過小,孔隙率降低,則濾料層易被生物膜堵塞;一般當濾料的孔隙率在45%左右時,濾料的比表面積約為65~100m²/m³。
(3)布水裝置
布水裝置的目的是將廢水均勻地噴灑在濾料上;主要有兩種:固定式布水裝置、旋轉式布水裝置。普通生物濾池多采用固定式布水裝置;高負荷生物濾池和塔式生物濾池則常用旋轉布水裝置。
處理工藝方面的特征
①對水質、水量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一段時間中斷進水,對生物膜也不會有致命影響,通水后易恢復。
②污泥沉淀性良好:污泥比重較大,且顆粒較大,易沉淀;但厭氧層過厚時,脫落的細小非活性懸浮物分散于水中,使水的澄清度下降。
③微生物量多,處理能力大、凈化功能強:附著生長,故生物膜含水率低,單位池容的生物量是活性污泥法的5~20倍,因而具有較大處理能力,凈化功能顯著提高。
④能夠處理低濃度廢水:生物膜能處理活性污泥法不能處理的低濃度污水和微污染的原水,使B0D5降至5~10mg/L。
⑤易于維護運行,節能,動力費用低;如生物轉盤、生物濾池等,去除單位BOD的耗電量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