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近幾年,國家十分重視環保,連續出臺扶持政策,力度空前。按道理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環保產業應該發展得紅紅火火,環保企業應該一個個春風得意。然而尷尬的是,有不少專家表示,環保產業遭遇了空前危機,暖春沒有迎來,反倒先迎來了刺骨的“寒冬”。
問題有多嚴重?統計數據顯示,僅僅2018年一年,環保板塊總市值縮水45%左右;對外公布2018業績的68家環保上市企業中有一半是虧錢的。所以有人說,這是環保產業的“渡劫”之年。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曾經的明星環保企業風光不再,從行業明星淪落到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比如有的企業,明明資金情況不好,還大肆舉債擴張,后資金鏈斷裂,陷入債務危機。
按照一些資深人士分析的邏輯,也就是說,環保工作轟轟烈烈展開,中央環保督察、地方環保督察,以及各項專項督查等帶來的巨大政策紅利,并沒有很好地轉化成為環保產業的驅動力。這讓許多人表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不得不說環保產業遭遇了一次慘痛的教訓。分析認為,環保產業遭遇這種情況,主要有三重因素疊加導致的:
第一,宏觀政策尤其是PPP清庫存和去杠桿。第二,環境治理的行政化,過分依賴粗暴的行政手段,市場化調節匱乏。第三,環保企業非理性擴張,被資本沖昏了頭腦,以及惡性競爭等內部因素。
在老崔看來,環保產業的發展前景的確無限光明,但是環保企業沉浸于資本游戲,而不是在技術、產品及服務等核心競爭力方面動腦筋,失敗是必然,寒冬也就無法過去。對于環保來說,現在是好的時代,也是壞的時代。
你認為環保企業的問題出在哪里?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