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西安)環保有限公司作者
淺析礦井水絮凝沉淀工藝原理
資料類型 | jpg文件 | 資料大小 | 146282 |
下載次數 | 0 | 資料圖片 | 【點擊查看】 |
上 傳 人 | 中煤(西安)環保有限公司 | 需要積分 | 0 |
關 鍵 詞 | 礦井水絮凝沉淀,礦井水處理 |
- 【資料簡介】
- 礦井水絮凝沉淀工藝是一種常用的礦井水處理技術,其過程旨在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去除礦井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等微小顆粒,以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礦井水絮凝沉淀工藝原理:工藝流程分為混合、加注、絮體熟化、高速沉淀、污泥回流5個階段。
(1)混合
原水進入混凝池前投加鋁鹽或鐵鹽混凝劑,進入混和池進行快速攪拌混合,使懸浮物及膠體顆粒脫穩,停留時間約為1~2min。
(2)絮凝
將粒徑為60~140μm的微砂和PAM投到加注池中,微砂為絮凝反應提供核心,通過PAM的吸附架橋作用,加速了絮體、懸浮固體和微砂之間的聚結,形成高密度絮體。停留時間約為1~2min。
(3)絮體熟化
絮體進入絮體熟化池,熟化階段的作用是為了形成更大的絮凝體,以利于后續沉淀池的快速分離。熟化階段攪拌強度降低,在保持絮體懸浮狀態的前提下,又能防止破壞絮體,停留時間約為4~6min。
(4)高速沉淀
水流進入上流式斜管(板)沉淀池,懸浮物及膠體通過沉淀分離,沉淀區的分離速度可達30~40m/h。所需沉淀面積是傳統斜管沉淀池的 1/4。
(5)微砂循環系統
沉淀池底部細砂和污泥由循環污泥泵抽送至水力泥砂旋流分離器,在水力旋流器通過離心作用進行泥砂分離,泥從旋流器的上部排除并進入污泥處理系統,細砂則由旋流器的下部再次進入絮凝池中循環使用。細砂和污泥的回流量取決于進水水質情況,一般控制在3%~6%左右,進水濁度增加時回流量也會相應提高。水力旋流器溢流損失的微砂量最多不超過2g/m3,一般在1g/m3以下,通常需要定期補充損失的部分。
- 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aboay.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