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光譜“測字齡” 可辯真假岳飛手跡
前日,江都杭從明花20萬元購得一件疑似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真跡”《前出師表》四條屏,引起廣大讀者的興趣。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鑒定專家、副研究員張燕燕曾細看過岳飛《前出師表》真跡。她表示,由于岳飛的度*,而流傳下來的真跡又甚少,自明清以來一直是書畫收藏領域造假的“重災區”。不排除當年岳飛曾寫有多幅《前出師表》,某些藏品的確有可能是民間世代傳下來的真品,但一定要從多方面進行比較考證!
幅《前出師表》全是假的
從事文物鑒定工作30多年時間里,張燕燕遇到zui多的事就是許多收藏愛好者請她鑒定從民間收過來的“寶貝”,這些“寶貝”里有不少就是署名岳飛的作品。張燕燕告訴記者,她年年都會遇到好些人前來請求鑒定“岳飛手跡”。這么多年來,她僅岳飛的《前出師表》就鑒定過幅,但遺憾的是無一例外全是假的。“有些一看字體風格就知道真偽了,”張燕燕告訴記者,中國國家博物館有專門的資料庫,里面收集了數量龐大的文物真品資料,甚至連同一個書法家不同時期的作品特點都有記錄。她自己曾細看過岳飛《前出師表》的真跡,所以很容易看出贗品的破綻。遇到難以確定的情況,還可以調出資料進行細節比對。張燕燕說,曾有位歸國華僑把自己花費40萬人民幣買來的《前出師表》帶來鑒別真偽,收藏者承諾如果是真品他就當場捐獻給國家,結果紙張是宋朝年間的,然而字不是岳飛的風格。
警惕老紙寫“嫩字”
由于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造紙工藝的不同,傳統書畫在用紙上往往呈現出典型的時代性。宋朝人不可能用明朝的紙寫字畫畫,因此紙張是確定字畫真假的首要因素。“紙張的陳舊程度是真是假,光看外表是沒用的,用茶水泡泡,曬干后再揉揉搓搓,顏色也和老黃紙一樣,”張燕燕告訴記者,看紙的“歲數”老不老,關鍵要看紙纖維的狀態。紙張的邊緣或者破損處會有像毛一樣的物質,這就是紙纖維。如果手一搓就成粉末狀則說明紙有一定年歲了,而如果“藕斷絲連”的還有些韌勁,說明紙的“身子骨”還挺棒的。當然,要想確定紙張的準確“歲數”,還可以借助專業儀器進行碳化測定。
不過,書畫作假者也知道這個道理,明清以來,利用老紙作假成為書畫作假者常用的伎倆。“因此紙張確定是宋朝的,并不能確定藏品就一定是宋朝的,還要確定字是不是宋朝時寫的,”張燕燕如是說。書畫鑒定家一般是憑經驗用肉眼看字的滲透力,“如果是宋朝年間寫上紙的,這么多年下來墨跡應該是全面地、深深地浸潤進紙里的,而不是‘浮’在紙上。”
“拉曼光譜”能算出“字齡”
如果遇到是明清時期的造假作品,紙張和字雖不是同一時期形成的,但兩者都已存在很長時間,有時用肉眼很難看出細微區別。如果像看字的“歲數”是否摻“水分”,就要借助專業的儀器給字畫作品確定“出生日期”了。南京師范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副主任趙杰告訴記者,筆跡寫上紙張之后,在空氣中墨跡都會發生滲透、聚合、揮發、氧化等反應,使書寫成分發生衰變,傳統鑒定“字齡”的方法主要是將字跡溶解于試劑,根據其墨跡的化學成分變化或是磨損程度變化作出判斷。這樣做會給原物造成一定的損壞。現在他們出一種新型鑒定方法,利用“拉曼光譜儀”檢測書寫成分的細小變化,捕捉到墨跡中各種成分的衰變情況,據此推定其形成時間。不久前他們就利用這種方法對解放前的一封契約進行字跡比對鑒定。趙主任表示,雖然“拉曼光譜”方法能保證字跡物品的完整性,并可進行反復檢驗,但目前主要還是用于現代訴訟中各種書證書寫時間的鑒定,尚未涉及文物古跡的鑒定,因此缺乏此領域的經驗。
客觀看待自己的“寶貝”
在一般人眼里,鑒定古物是一項很復雜的高難工作,但張燕燕覺得,對古物的鑒定并不難,zui難的是讓一些收藏愛好者接受自己的“寶貝”是假的這樣的事實。她對此表示理解:“收藏家對藏品都十分有感情,欣賞時間越長就越覺得是真的,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收藏品是假的。”張燕燕苦笑著說,以前她多次遭遇過這樣的情景——一旦鑒定是贗品,對方往往因接*大吵大鬧起來。她建立收藏人士購買收藏品時不要盲目,選購時一定要注意藏品的缺點,因為一般收藏家選購時往往只注意到了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