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甬祥視察理化所和自動化所
4月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率中科院秘書長李志剛以及計劃局、基礎局、高技術局等有關局領導干部視察了理化技術研究所。在參觀兩個實驗室之后,他們一行先后聽取了許祖彥院士、陳創天院士關于科學儀器自主研制和理化所所長劉新厚關于研究所工作進展的報告,并與科研骨干進行了座談。
路甬祥肯定了理化技術所在科學儀器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他說,理化所在知識創新和成果轉移兩方面都跨出了一大步。科研目標的凝練很集中,“穩固兩條主線,強化兩條側翼”的辦所思路清晰,管理創新和改革很成功,形成了特色和優勢。研究所的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老中青和諧合作,在老科學家帶動下,中青年科學家已成長起來,為研究所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目前啟動的儀器創新項目,是需求引導下基礎研究與高技術前沿相結合、服務和促進科技發展的典型案例。
他指出,當今科技的發展趨勢出現了新特征,基礎研究與前沿研究日益融合,科技成果轉化周期顯著縮短,科學發現、技術突破愈加依賴儀器的自主創新,這是科學發展的大趨勢。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不僅需要GDP量的增長,還需要有質的提高。中國的科技也從過去學習他人、跟蹤他人的階段走向了要實現自主創新的階段。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科研機構,理應起到作用,在科學前瞻、關鍵核心技術、儀器手段和方法上也帶頭創新,在國家科技事業發展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他說,中科院過去比較強調基礎研究,容易忽視技術創新、儀器和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理化所的成立是中科院加強技術創新,加強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一個嘗試,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將進一步重視和支持科學儀器的自主,將來一定會在更多領域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為中國科技的跨越發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貢獻。
4月0日,路甬祥院長到自動化所調研,視察了該所真三維顯示技術與裝置、社會計算與平行管理、數字媒體內容個性化服務、面向2世紀人類健康的計算醫學、智能化能源利用與節能減排、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等項目的進展情況,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匯報。
王東琳常務副所長從研究所近三年來的創新發展、戰略構想與部署、戰略實施舉措作了總體工作報告。自動化所將社會計算與平行管理、數字媒體內容個性化服務、集成智能系統確立為三大戰略主攻方向,將定向基礎研究的若干重大方向確立為重點戰略發展方向。
路甬祥院長與研究所領導班子和科研骨干進行了深入交流。他說,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科研機構,是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無論是做基礎前沿研究還是做高技術研究都必須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并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和國家的競爭力。
路甬祥指出,自動化所在原有戰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練了發展目標和戰略方向,體現了與時俱進。下一階段,自動化所要清醒看到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進一步把工作重點集中到凝練的目標和方向上來,繼續堅持面向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并不斷科學前瞻、不斷調整發展目標,始終適應時代的需求,始終走在本領域科技發展的前列,為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實實在在的有戰略影響的貢獻,經得起實踐、社會和歷史的檢驗。
路甬祥強調,自動化所要實現新的跨越發展,還必須在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方面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開拓創新,走出實現研究所跨越發展的新路子。
高技術局局長田靜、辦公廳副主任蔡榕及北京分院副院長喬均錄等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