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4700萬年前蛾子顏色
渾身布滿藍色、黃色和絨毛會是什么樣子?根據對顏色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答案是一只具有4700萬年歷史的蛾子。研究人員表示,回溯到幾千萬年之前,這些鮮艷的色調可能意味著這些昆蟲在當時便發動了一場進化上的軍備競賽。
搞清幾百萬年前的動物看起來什么樣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早已死亡的有機體的化石遺跡通常不會保留它們的原始顏色。但是在過去的幾年里,研究人員利用結構顏色現象從而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通過分析一枚化石中的顯微結構,研究人員有時能夠計算出它們相當于什么顏色,或是會反射何種波長的光線。從甲蟲到長羽毛的恐龍,這種方法已經揭示了各種各樣有機體的原始色調。
利用這種“彩色印片法”炮制的生物是在德國梅塞爾油頁巖中發現的一只4700萬“歲”的蛾子。這一沉積層因其復雜的化石保存而*,同時這枚蛾子標本是如此精致,以至于美國耶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ria McNamara和同事甚至能夠將昆蟲的翅膀放大,以探查微小翅鱗的精細結構。這些鱗片包含有McNamara所說的“石化的多層反射體”,在這里,“光線以相同的角度在這一結構的不同層面被反射,從而產生一種單一的可見光”。利用在現代蝴蝶中被設計用來研究鱗片與顏色間相互關系的數學模型,她和同事便能夠確定這一化石蛾子的色調。
盡管石化的蛾子看起來是褐色和金色的,然而復原結果卻顯示這只昆蟲在生活中更加充滿活力。翅膀的外側描繪著少量的褐色,隨后逐漸蛻變為藍色、綠色和黃色。研究人員沒有發現任何彩虹色的跡象,表明這只蛾子從任何視角看都具有相同的顏色。
研究人員在月5日的《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網絡版上報告說,重建的調色板可以向古生物學家提供蛾子的棲息地線索。McNamara和同事推斷,蛾子翅膀上的綠色及其彩虹色的缺乏往往與現代昆蟲的偽裝功能相關。在遠古的梅塞爾森林,或許這種著色能夠幫助蛾子在可能的捕食者——例如蝙蝠——面前隱藏起來。另外,它還能夠起到威懾的作用。McNamara指出,“當(這些蛾子)取食鮮花時,這種顏色是非常醒目的。它可能起到一種警報信號的作用”,這與現代蛾子使用明亮的顏色讓捕食者相信它們是有毒的,并且味道可怕是一樣的道理。她說,今天的蛾子在捕食者和獵物之間進行的軍備競賽或許至少可以追溯到4700萬年前。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昆蟲學家Daniel Janzen認為,這項新研究或許確定了化石蛾子的真實顏色。但他警告說,這些顏色對于昆蟲生活方式的意義卻很難被搞清。Janzen說,就像在現代蛾子中看到的那樣,明亮的色彩可以用于求愛、偽裝或交流。但他依然認為,顏色和行為之間的關系可以被應用到化石記錄中去,正如人們對現代蛾子所做的那樣。“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今天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與4000多萬年前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