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抗體改善白血病和脊髓發育不良患者的存活和疾病復發
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梅賽癌癥中心(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Massey Cancer Cente)骨髓移植項目研究人員證實利用來自兔子的抗體能夠改善接受來自非親緣供者的干細胞移植的白血病和脊髓發育不良(myelodysplasia)患者的存活和疾病復發結果。研究結果于近期發表在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期刊上。
論文通訊作者Amir Toor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總結性地比較了在接受兔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注射之后再接受來自非親緣供者干細胞移植的50名患者和接受來自親屬供者干細胞移植的40名患者。盡管非親緣供者干細胞移植的治療效果通常要比親屬供者干細胞移植的要差,但是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就死亡率、疾病復發和產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而言,這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較類似。
與來自患者親屬供者的干細胞移植相比,非親緣供者干細胞移植通常因會引起較高比率的疾病復發和移植物抗宿主病而被認為是一種風險較高的治療方法。這項研究表明注入兔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能夠降低循環T淋巴細胞(circulating T-lymphocyte)的數量而發揮作用,能夠顯著性地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產生和疾病復發。ATG也被用來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癥(aplastic anemia)---該疾病的特征在于骨髓不能產生足夠多的新細胞。不過,研究人員注意到接受zui高劑量ATG注射的患者遭受更高比率的感染,然而這種風險在接受稍低劑量ATG注射的患者身上大為減少。
當前有兩種類型的ATG試劑能夠用于臨床應用:其中一種也就是這項研究中所用的兔抗體,另一種是馬抗體。
由于人們不能總是找到需要干細胞移植的患者的親屬供者,因此利用非親緣供者干細胞移植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可能代表著人們在延長更多血癌患者的生命方面取得一次巨大的進步。此外,這項研究也可能有助于人們設計未來的臨床試驗以便利用ATG來改善非親緣供者干細胞移植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