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立專家:污泥處理亟待“解毒” 高成本是“硬傷”
當人們將焦聚的目光投向污水處理之時,或許還未注意到污水處理的末端關鍵環節——污泥處理。城市污水廠每處理1萬噸污水,就會產生七八噸的污泥,這些污泥作何處置?污泥污染,還未被人們廣泛關注之時,已悄然逼近。
污泥處理之“重”
6日,記者從南平市環保局獲悉,近年來,南平市在污水處理上僅政府就投資近8億元(含管網配套), 各縣(市、 區)都已建成1至2座污水處理廠并相繼投入使用,大量污泥也隨之產生。目前,南平市日處理生活污水13萬多噸,日產生污泥近百噸,年產生污泥約3萬多噸。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污水處理量不斷增長,泥產生量與日俱增與污泥處理能力嚴重不足、處理手段嚴重落后形成尖銳的矛盾。
據了解,當前,南平市污泥處理仍采用zui簡單、也是目前各地使用的定期將污泥運往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這些污泥具有含水率高(80%)、有機物含量高、重金屬含量高等特點,且含有聚丙烯酰胺、重金屬等多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及大量的病菌、寄生蟲,氣味惡臭難聞,如不經過科學的處理將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目前,南平市大部分污水處理廠缺少污泥處置配套設施,污水處理廠污泥一般運往棄土場。當污泥越來越多,填埋場飽和無力接收之時,污泥又去往何處?
處理模式應結合實際
實際上,對污泥的處理迄今仍是全省、乃至全國的“陣痛”,早就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2011年3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試行)》;同年7月,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環境保護廳也聯合發布了有關方案,明確規定,城鎮污水處理廠在新建、改建和擴建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的建設應執行“三同時”原則,即與污水處理設施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投入運行,要求堅持“資源化、無害化、低碳節能、安全環保”的原則。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對付污泥南平用過填埋、堆肥、焚燒、制磚等辦法,但效果都不盡人意,試用一段時間后逐漸淡出。于南平而言,受資金等因素影響,污泥處理處于觀望狀態。
“污泥處理存在一定技術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成本問題,根據不同的處理技術,每處理1噸污泥需要的資金從100多元至800多元不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污泥處理處置的“缺錢”,不僅體現在投資規劃,還體現在日常具體的處理費用上。雖然污水處理部門對污泥的處理全權負責,它們的經費卻無法涵蓋污泥處理的所有開支。
當前,南平提出綠色發展戰略,污泥處理更顯重要,如何結合南平實際,探尋符合我市污泥處理方式,還需聯合各方力量,共同解決應對。
上海總部:繆
:,
: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龍茗路2795號220-221室
:201314
公司:http://www.doser-qil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