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配電系統中常用的型式有:IT系統、TT系統、TN系統,下面我們做分別介紹:
必須說明:
《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DL/T499-2001中規范:
3.4.5 采用TT系統時應滿足的要求:
1、采用TT系統,除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外,中性線不得再行接地,且應保持與相線(火線)同等的絕緣水平;
2、為了防止中性線的機械斷線,其截面積應滿足以下要求:
(1)相線的截面積S:S≤16平方毫米 中性線截面積S0:S0=S(與相線一樣);
(2)相線的截面積S:16<S≤35平方毫米 中性線截面積S0:S0=16;
(3)相線的截面積S:S>35平方毫米 中性線截面積S0:S0=S/2(相線的一半);
3、電源進線開關應隔離(能斷開)中性線,漏電保護器必須隔離(能斷開)中性線;
4、必須實施剩余電流保護(即必須安裝漏電保護開關),包括:
(1)剩余電流總保護、剩余電流中級保護(必要時),其動作電流應滿足:
a、剩余電流總保護和是及時切除低壓電網主干線和分支線路上斷線接地等產生較大剩余電流的故障;
b、剩余電流總保護器的動作電流整定:
總保護整定剩余電流較小的電網 非陰雨季節為50mA 陰雨季節為200mA;
剩余電流較大的電網 非陰雨季節為100mA 陰雨季節為300mA;

(2)剩余電流末級保護:
剩余電流中末級保護裝于用戶受電端(即終端用戶,例如家庭用電,或某臺用電設備),其保護范圍是防止用戶內部絕緣破壞,發生人身間接接觸觸電等而產生的剩余電流所造成的事故。對直接接觸觸電,僅作為基本保護措施的附加保護。
剩余電流中末級保護應滿足以下條件:
Re×Iop≤Ulim
式中:
Re—受電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的接地電阻(Ω);
Ulim—安全電壓極限(正常情況下可按50V交流有效值考慮);
Iop—剩余電流保護器的動作電流(A);
Iop整定值:≤30mA;

5、配電變壓器低壓側及出線回路,均應裝設過電流保護,包括:短路保護和過負荷保護;
6、PEE線的作用:當設備發生漏電時,漏電電流可以通過大地回流到變壓器的中性點,可以降低帶點的設備外殼電壓,降低人觸及設備外殼被的危險程度;
7、當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接地電流通過大地流回變壓器中性點,使得接地電流很大,促使線路保護器可靠動作(特別是整定值符合規范的漏電保護器)可靠動作,切斷電源;
三、TN型
TN系統:包括TN—C、TN—C—S、TN—S三種系統:
1、TN—C系統:
如下圖
必須說明:《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對低壓配電系的統規范:為了保護民用建筑的用電安全,不宜采用TN—C系統。
2、TN—C—S系統:
如下圖
3、TN—S系統:
如下圖
TN優缺點分析:
(1)TN-S(三相五線制)接地形式的PE線平時不通過工作電流,僅在發生接地故障時流過故障電流,其電位接近大地電位,不會干擾信息設備,不會對地打火,較為安全;缺點是需要全程設置PE線,造價較高;
(2)TN-C-S(三相四線制)相對于TN-S(三相五線制)來說少了一根PE線,造價較低,由于其進入用電建筑后PE線和N線分開所以也具有TN-S的有點;但是要求PEN線的連接非常可靠,PEN線一旦斷線將引發很多故障;
需要注意:
NT-S系統的PE和TN-C-S系統的PEN線在同一供電范圍內都是連通的,當變電所或配電系統中某一設施發生電氣接地故障時,NT-S系統其故障電壓會沿著PE線、TN-C-S系統其故障電壓會沿著PEN線在電氣設備間傳導,這是TN系統共有的缺點,所以必須采取等電位措施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