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30t每小時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操作
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故障診斷
(1)現場巡查
①曝氣池的異常現象。溶解氧不足、厭氧物滋生、含硫有機物厭氧釋放H2S、金屬離子與S2—生成黑色沉淀而引起的污泥發黑、發臭;水中洗滌含量增多引起的白色泡沫增多;系統F/M過高、有機物分解不*引起的氣泡黏性大。
②沉淀池的異常現象。負荷過高、有機物氧化、分解不*引起的上清液渾濁;污泥膨脹、沉降性差引起的泥面上升、SVI高;污泥中du引起的污泥層上浮;沉淀池局部厭氧, 導致該處污泥腐壞,大塊污泥上浮:水溫過高、C/N不適、營養不足等導致污泥解絮,細小污泥漂泥。
(2)污泥性狀指標
①絮粒平均直徑。大粒污泥絮粒平均直徑大于500μm;中粒污泥絮粒平均直徑為150~ 500μm;小粒污泥絮粒平均直徑小于150μm。
②SVI。SVI為]100~150時,污泥沉降良好;SVI大于200時,污泥膨脹。
③MLSS。一般維持在2000~4000mg/L。
④污泥灰分。即MLSS與MLVSS的差值,可為污泥干重的10%-50% 。
⑤污泥的可濾性。結構緊密、沉降性好的污泥濾速快;解絮、老化的污泥濾速慢。
(3)水質化驗指標
①進、出水的BOD/CUD值。比值變化不大,出水的BOD值也較高,表明系統運行不 正常。
②進、出水氮的形態。在正常系統中,氨氮可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進一步氧化為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可根據出水中的有機氮、氨氮及硝態氮所占的比例來判斷污水處理的深度。
③出水的懸浮固體(ESS)。 ESS主要來自于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中沉降性較差、結構較松散、顆粒較小的部分活性污泥。如果ESS小于30mg/L證明系統正常。
(4)鏡檢海南30t每小時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操作
①活性污泥的結構。凡絮粒大、近圓形、封閉狀、絮粒膠體厚實、結構緊密、絲狀菌數量少、未見游離細菌的污泥,沉降及凝聚性能較好。
②生物活動狀態。觀察有鐘蟲體內積累有未消化顆粒并呈不活躍狀態,纖毛環停止擺 動,原生質weisuo,形成胞囊的現象時,證明進水中有難分解物質、抑制性物質過多或溫度過低。
③生物種類、數量變化。輪蟲大量出現,游泳纖毛蟲大量增加,表征污泥老化、結構松散解絮;固著型纖毛蟲出現,表征出水效果好;而變形蟲及鞭毛蟲等數量增加時,表征出水渾濁。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