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專用污水處理設備污水處理流程?實驗室專用污水處理設備的污水處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進水調節:將實驗室污水通過調節池進行初級調節,調節污水的流量、COD(化學需氧量)、SS(懸浮物)、pH等參數,使其適合進入下一級處理。
固液分離:通過物理方法,如格柵、沉砂池等,將污水中的大顆粒雜質(如紙張、塑料碎片等)和沉積物分離出來,降低懸浮物的濃度。
二沉池處理:將經過固液分離的污水進入二沉池,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將其中的懸浮物進一步沉淀,得到較為清澈的上層水體。
生化處理:將經過二沉池處理的污水引入生化池,通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機物質。好氧微生物利用有機物質進行代謝,將COD降低到較低的水平。
二沉池回流:經過生化處理的污水經過二沉池,再次沉淀懸浮物。上層清水從池中流出,經過混凝處理達到出水標準,進一步回用或排放。
混凝處理:將回流水經過混凝劑的投加,使其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粒子凝聚成較大的顆粒,便于沉淀和過濾。
過濾處理:將經過混凝處理的污水通過過濾裝置,如砂濾器、活性炭濾器等,去除殘留的懸浮物和膠體粒子,得到清澈的水體。
水質調節:根據需要,對處理后的水質進行調節,如調整pH值、加入消毒劑等,以確保出水的水質符合要求。
出水排放:將處理好的水體排放到地點,根據當地環境保護要求進行合理排放。
以上是一個典型的實驗室專用污水處理設備的污水處理流程,具體操作步驟可能因設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