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滲透技術中,反滲透膜的發展是該處理方法的核心技術,所謂的滲透膜是利用反滲透原理分離的液體分離膜。具體來說,反滲透膜上有許多孔,孔的大小只允許水分子通過,鹽類和雜質分子比孔大,無法通過。反滲透膜的發展和應用經歷了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小編對反滲透膜的發展進行了學習研究。果然,好一部反滲透膜的發展史!
60年代:反滲透膜的“誕生"
反滲透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膜分離技術,是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將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分離的過程。1961年,美國公司首先提出了管式膜組件的制造方法;1964年,美國研制出螺旋式反滲透組件;196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制造出用于苦咸水淡化的管式反滲透裝置。
70年代:重要的實驗階段
20世紀70年代進行醋酸纖維素(CA)中空纖維和卷式反滲透膜組器的研究。1972年至1975年,用動態膜進行染色污水處理和再利用實驗。70年代初期,電鍍污水采用反滲透法處理。首先用于鍍鎳污水的回收,然后用于鍍鉻、鍍銅、鍍鋅等漂洗水和混合電鍍污水的處理。
80年代:實現工業化
80年代發明的復合膜,由超薄反滲透膜、多孔支撐層、織物增強自疊加而成,透水量大,除鹽率高達99%,是理想的反滲透膜。反滲透膜在分離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時也特別有效,因此可以很好地應用于有機化工、釀造工業、三廢處理等領域。
90年代:
進入90年代以來,反滲透膜的制備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近30年來,反滲透(RO)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含油、脫脂廢水、纖維工業廢水、造紙工業廢水、放射性廢水等工業水處理,在苦咸水淡化、純水和高純水制備、醫藥工業和特殊化工過程、高層建筑廢水等污水處理中。
直到90年代末期,我國才開始掌握反滲透膜的生產技術。這一歷史要追述到建國初期。當時,我們國家的人已經意識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將來在社會中的作用。
展望未來,反滲透技術將繼續擴大應用領域和規模。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