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劑生產后應進行
抗菌效果檢測,按其抑制微生物生長的程度,分滅菌劑、消毒劑、防菌劑。其中滅菌劑是指滅殺生物體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和非病原菌)的繁殖體和芽孢;消毒劑用來滅殺病原菌,一般消毒劑在常用濃度下只對細菌的繁殖有效,對于芽孢則無滅殺作用;防菌劑又稱抑菌劑或防腐劑,能夠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
那么抗菌效果檢測對于抗菌劑的抗菌作用機理是什么?
1.金屬離子接觸反應機理
金屬離子帶有正電荷,當微量金屬離子接觸到微生物的細胞膜時,與帶負電荷的細胞膜發生庫侖吸引,使兩者牢固結合,金屬離子穿透細胞膜進入細菌內與細菌體內蛋白質上的氨基等發生反應。細胞合成酶的活性中心由含氨基、羥基等功能基團組成,與金屬離子結合后,該蛋白質活性中心的結構被破壞,造成微生物死亡或喪失分裂繁殖能力。
2.催化激化機理
有些微量的金屬元素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如銀、鈦、鋅。該活性中心能吸收環境的能量,如紫外線,激活空氣或水中的氧,產生羥自由基和活性氧離子。它們能與細菌細胞中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糖苷等發生反應,破壞其正常結構,從而使其死亡或喪失增殖能力。
3.陽離子固定機理
細菌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構成,細胞壁和細胞膜由磷脂雙分子層組成,在中性條件下帶負電荷。帶負電荷的細菌會被抗菌材料上的陽離子所吸引,從而束縛細菌的活動,抑制其呼吸機能,即發生“接觸死亡”。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