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PAM絮凝沉淀工藝常見問題有哪些?
問題一:混凝沉淀池前面還要加反應池嗎?我們投加的聚丙烯酰胺藥量很少。攪拌溶解后可以直接投到管道里嗎?
回答:可以代替反應池,但是絮凝池有,待形成絮體后再去沉淀池沉淀,這樣沉淀效果更好,沒有的話就是效果差些。
問題二:我們采用的是R工藝,污水在進入生化池前有一個絮凝沉降過程,加的是聚合氯化鋁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我總覺得這樣操作會對活性污泥有影響,因為原水內的氯含量本身就偏高(水的SS在300左右),這樣混凝以后氯豈不是更高。是否有必要這樣做?
回答:對微生物有影響的是游離的氯,聚合氯化鋁鐵,不會產生有利的氯。不用擔心的,進入生化系統,進行物化預處理是對的。
問題三:我今天做了一下混凝沉淀的小試,效果不好。詳細情況是:廢水為硫酸洗皂腳的廢液,具體成分未檢測,廢水為暗紅色較清澈,懸浮固體不高,COD:10-14萬;PH:0.5-3。次小試:原液加入適量氫氧化鈣(量很大),將PH調到8-9后,加入聚合氯化鋁至出現絮凝后沉淀,上清液顏色較清澈,據目測約顏色退掉80%左右,沉淀1小時后沉淀物占總水的60%左右,產渣量太高了。同樣氫氧化鈣調節PH到8-9改用聚丙稀酰胺作為絮凝劑,基本原液無變化。又選擇采用調節PH8-9后加入聚鋁攪拌后加入聚丙,試樣變為渾濁乳狀。第二次小試:原液加入適量氫氧化鈉(同樣量很大),將PH調為8-9后,采用同上的三種混凝辦法,效果也都不理想。想請教是否還需要些特殊條件,或有其他方法?未檢測水質成分,主要都是些溶解性物質,膠狀體很少。個人感覺主要物質是硫酸、氯酸根、溶解性的油類、磷、甘油等。
回答:考慮到產生渣的問題,可以選擇氫氧化鈉調節PH。投加PAC后再投加PAM,可以嘗試不同型號的PAM,陰性的或陽性的。投加濃度也可以幅度放寬,既然是小試就要多樣本測試。另外操作方法也要控制好,比如攪拌時間、力度、投加聚合氯化鋁PAC后投加聚丙烯酰胺PAM的時機等。
問題四:我處理的是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為調節+氣浮+水解+接觸氧化+物化+砂濾,原計劃砂濾后的出水回用于印染。在氣浮藥劑和后物化藥劑的選用上,我剛開始氣浮用硫酸鋁(投加前用石灰調高PH值),后物化用聚合氯化鋁PAC+聚丙烯酰胺PAM組合。硫酸鋁在氣浮的應用上貌似效果不太好,在考慮選用其它藥劑。因此我想請教一下,在氣浮用和后物化用藥劑的選擇上,PAC、硫酸鋁、聚合氯化鋁鐵及其它類型的藥劑,那一種對印染廢水的脫色效果、去除SS較好,以及較適合用于氣浮物化。
回答:這個污水不用脫色劑,僅僅用絮凝劑的話,是否達得到效果還不確定。相比較而言組合投加比單一投加要好,但除了投加什么絮凝劑外,投加比例也很重要,所以要經過杯瓶實驗來確定什么絮凝劑和投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