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設備
魯盛環保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包括依次連接的過濾池、厭氧池、生物接觸氧化池和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池設有依次由上至下傾斜連接的生活污水管、過濾管和排污管,所述過濾管兩端分別通過軸承連接所述生活污水管和所述排污管,所述過濾管配設有驅動所述過濾管轉動的驅動電機,所述過濾池下方設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與所述厭氧池相連。其中:厭氧池內利用厭氧菌的作用,使有機物發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續的好氧處理。高分子有機物的厭氧降解過程可以被分為四個階段:水解階段、發酵階段、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

生物接觸氧化池采用與曝氣池相同的曝氣方法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氧量,并起攪拌與混合的作用,同時在曝氣池內投加填料,以供微生物附著生長,因此,又稱為接觸曝氣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兩者之間的生物處理法,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點的生物膜法,它兼具兩者的優點。
人工濕地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體中污染物的主力軍。好氧微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將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厭氧細菌將有機物質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細菌將銨鹽硝化,反硝化細菌將硝態氮還原成氮氣,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為微生物細胞的一部分,其余的變成對環境無害的無機物質回歸到自然界中。
進一步的,過濾池設有頂壁,所述頂壁與所述過濾管相平行,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頂壁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過濾管一端的外側壁設有環繞所述過濾管的輪齒,所述驅動電機的轉軸設有齒輪,所述齒輪與所述輪齒相互匹配連接。
進一步的,頂壁設有毛刷,所述毛刷下端與所述過濾管相接。

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設備
單級全程自養脫氮(CANON)工藝
1999年THIRD K A等首先提出,CANON是一種基于亞硝酸氮的單級全程自養脫氮工藝,其理論基礎是在一體化反應器體系內同時實現半短程硝化與厭氧氨氧化反應。在生物膜表面或顆粒污泥表面,由于處于低溶解氧環境,部分氨氮在氨氧化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亞硝酸氮;在生物膜內部或顆粒污泥內部,由于處于厭氧環境,產生的亞硝酸氮和剩余氨氮在厭氧氨氧化 菌的作用下反應生成氮氣,并產生很少量的硝酸氮,從而實現氨氮從廢水中的去除。
該工藝去除氨氮的影響因素有溫度、DO、ph值、水中游離氨(FA)、有機物、重金屬離子、重金屬沉淀物等。CANON工藝雖然革新了傳統生物脫氮的思路,但要大規模工程化還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啟動周期長,厭氧氨氧化反應階段的功能菌 AnAOB增殖緩慢,世代時間為7~14 d,是反硝化菌的幾十倍,因此富集培養困難,*個生產性裝置啟動時間長達3.5年;其次溫度要求高,現已報道的CANON 工藝基本都是30 ℃以上,并不是所有廢水都能達到該標準,若加熱勢必會帶來能耗增加,運行易失穩,由于亞硝酸鹽積累而進行排泥,結果降低了反應器的生物質濃度 造成系統失穩;還會排放溫室氣體N2O。
CANON 工藝是迄今為止更為新型的生物脫氮方法,與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相較有明顯的優勢,因而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CANON已逐步向實際工程推進,但作為一項新型脫氮工藝,其還存在一些問題尚需改進與解決。
廢水生物除磷包括厭氧釋磷和好氧攝磷兩個過程,因此廢水生物除磷的工藝流程由厭氧和好氧兩個部分組成。按照磷的終去除方式和構筑物的組成,除磷工藝流程可分為:主流程除磷工藝和側流程除磷工藝。
主流除磷工藝的厭氧段在處理污水的水流方向上,磷的終去除通過剩余污泥排放,典型的方法有厭氧/好氧(A/O)工藝,其他方法有厭氧/缺氧/好氧(A/²O)工藝、Phoredox工藝、UTC工藝、VIP工藝以及SBR工藝、氧化溝工藝等。
側流工藝的厭氧段不在處理污水的水流方向上,而是在回流污泥的側流上,具體方法是將部分含磷回流污泥分流到厭氧段釋放磷,再用石灰沉淀去除富磷上清液中的磷。
除磷設施運行管理的注意事項
1)厭氧段是生物除磷關鍵的環節,其容積一般按0.5~2h的水力停留時間確定,如果進水中容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含量較高,應當設法減少水力停留時間,以保證好氧段進水的BOD5含量。
2)如果磷的排放標準很高,而所選的除磷工藝不能滿足出水要求,可以增加化學除磷或者過濾處理去除水中殘留的低含量磷。
3)生物除磷工藝的機理是將溶解轉移到活性污泥生物細胞中,通過剩余污泥的排放從系統中除去。在污泥的處理過程中,如果出現厭氧狀態,剩余污泥中的磷就睡重新釋放出來。
重力濃縮容易產生厭氧狀態,有除磷要求的剩余污泥處理不能采用這種方法,而應當使用氣浮濃縮、機械濃縮、帶式重力濃縮等不產生厭氧狀態的濃縮方法。如果只能選擇重力濃縮時,必須在工藝流程中增設化學沉淀設施去除濃縮上清液中所含的磷。
4)泥齡是影響生物脫氮除磷的主要因素,脫氮要求越高,所需泥齡越長。而泥齡越長,對除磷越不利。尤其是在進水BOD5/TP小于20時,泥齡越短越好。
但如果進水BOD5偏低,活性污泥增長緩慢,就不可能將泥齡控制的太短,此時必須進行化學除磷。
生物膜運行過程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形成
前提條件:起支撐作用的載體物——填料或稱濾料
養物質——有機物、N、P以及其它
接種微生物
生物膜的形成過程:含有營養物質和接種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動,一定時間后,微生物會附著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長,形成一層薄的生物膜。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組成
生物膜上由細菌及其它各種微生物組成的生態系統以及生物膜對有機物的降解功能都達到了平衡和穩定。
對于城市污水,在20°C條件下,生物膜從開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
性質:高度親水,存在著附著水層
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種細菌以及微型動物,這些微生物起著主要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機污染物——細菌——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的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