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鋼地埋式污水處理成套裝置
技術背景
現有的污水處理設備普遍采用碳質材料制成,易腐蝕、使用壽命低、強度小,在使用時需要在現場專門設置一個曝氣房用于放置曝氣設備,再通過管道將曝氣設備與與污水處理設備進行連接,對于曝氣房和管道安裝這部分施工,需要至少兩個工人為期2天進行施工,這樣即增加了施工難度和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成本。為此,有必要設計一種一體化玻璃鋼污水處理設備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魯盛環保地埋式玻璃鋼污水處理設備,包括兩端分別設有進液管和出液管的玻璃鋼污水處理設備本體,在所述玻璃鋼污水處理設備本體上還設有玻璃鋼箱體,所述玻璃鋼箱體上設有可拆卸式的頂蓋,在所述玻璃鋼箱體內安裝有曝氣設備,所述曝氣設備通過一曝氣管與設置在玻璃鋼污水處理設備本體內的曝氣頭連接。本實用新型在玻璃鋼污水處理設備本體上設置玻璃鋼箱體,并將曝氣設備安裝在玻璃鋼箱體內,形成一體式結構,避免了專門設置曝氣戭,降低了施工難度和施工周期,且結構簡單、易于安裝。

玻璃鋼地埋式污水處理成套裝置
主要處理單元設計
(1)原水池。1座,全地下式鋼砼結構,外形尺寸為5.0m×4.0m×4.5m,有效水深為3.5m,有效容積為70m3,停留時間為1h。配置提升泵2臺,型號ZS80-65-160/15,Q=100m3/h,H=36m,N=15kW,1用1備;配置超聲波液位計1臺,型號UST-1。
(2)多介質過濾器。1座,鋼制成套設備,外形尺寸為φ3.0m×4.5m,處理水量為70m3/h,過濾流速控制在10m/h以內。設計運行周期為12~24h,反洗強度控制在8~10L/(m2˙s),以無煙煤不被沖跑為宜。多介質過濾器出水的SDI小于5,濁度小于3NTU。
(3)超濾系統。超濾系統采用全流過濾的方式,設計進水量為66.7m3/h,回收率不小于90%,膜元件的設計通量為27.8L/(m2˙h),采用PVDF材質超濾膜共40支,單支膜面積為60m2,膜孔徑為0.03μm,產水水質SDI小于3。
(4)超濾產水池。1座,半地下式鋼砼結構,外形尺寸為5.0m×4.0m×4.5m,有效水深為4.0m,有效容積為80m3,停留時間為1.2h。配置提升泵1臺,型號ZS80-65-160/11,Q=100m3/h,H=27m,N=11kW;配置超聲波液位計1臺,型號UST-1。
(5)反滲透系統。采用DOW公司的BW30FR-365型低壓高脫鹽率抗污染反滲透膜,單根膜脫鹽率大于99.5%。設計產水量為40m3/h,系統回收率為67.5%,運行通量為16.3L/(m2˙h)。反滲透膜型號BW30FR-365,單支膜面積為34m2,數量72支,壓力容器6芯裝,共12支,8∶4排列。為避免原水中的雜質損壞反滲透系統,在反滲透前端設置保安過濾器,精度為5μm,濾芯采用PP噴絨濾芯。進水設置ORP計,控制進水ORP為+150~+200mV。
(6)反滲透水池。1座,半地下式鋼砼結構,外形尺寸為7.4m×4.0m×4.5m,有效水深為4.0m,有效容積為118m3,停留時間為3h。配置回用水泵2臺,型號ZS65-50-160/5.5,Q=40m3/h,H=28m,N=5.5kW,1用1備;配置反滲透沖洗泵1臺,型號ZS80-65-160/11,Q=100m3/h,H=27m,N=11kW;配置超聲波液位計1臺,型號UST-1。
(7)濃水池。1座,半地下式鋼砼結構,外形尺寸為5.0m×4.0m×4.5m,有效水深為4.0m,有效容積為80m3,停留時間為3h。配置多介質反洗泵1臺,型號ZS100-80-200/22,Q=160m3/h,H=33m,N=22kW;配置超聲波液位計1臺,型號為UST-1。
(8)加藥系統。包括氧化劑(NaClO)加藥裝置、絮凝劑(聚合氯化鋁)加藥裝置、阻垢劑(ImproTMLA209)加藥裝置、還原劑(亞硫酸氫鈉)加藥裝置、化學加強反洗加藥裝置。
全膜分離技術的特點
傳統水處理技術使用化學藥劑,雖能在一定程度上除去水中雜質,但也會造成化學污染,增大設備疲勞度,導致生產無法繼續。而無須使用任何化學藥劑的、全膜分離技術采用物理手段,在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得到應用,則很好的彌補了傳統水處理技術存在的化學污染缺陷,且操作簡單,便于控制,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與特點。
采用全膜分離技術進行水處理,更容易得到純凈的水,設備結構簡單,且使用數量少,易于維護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費用;全膜分離技術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能,不需要依靠化學藥劑,不需要使用濃酸強堿,因而不會產生任何化學污染,是一種節能環保的水處理技術;全膜分離技術使用設備少、占用空間少,利于節約土地空間,可以顯著提高電廠化學水處理效率,減少了設備的能耗,并減少了生產成本,并且使勞動強度得到了很大的降低;應用全膜分離技術實施水處理,對環境無特殊要求,既不要特意營造高溫環境,也不需要進行特殊的冷卻處理,而只需在常溫環境下即可進行膜分離,可以較好的保證處理過程的安全性,降低工藝復雜度。
AAO工藝
A2/O工藝(A/A/O)法是一種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它是厭氧—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一種,A2/O工藝于70年代由美國專家在厭氧—好氧除磷工藝(A/O)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可用于二級污水處理或三級污水處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首段厭氧池,流入原污水及同步進入的從二沉池回流的含磷污泥,本池主要功能為釋放磷,使污水中P的濃度升高,溶解性有機物被微生物細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濃度下降;另外,NH3-N因細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NH3-N濃度下降,但NO3-N含量沒有變化。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碳源,將回流混合液中帶入的大量NO3-N和NO2-N還原為N2釋放至空氣,因此BOD5濃度下降,NO3-N濃度大幅度下降,而磷的變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有機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繼續下降;有機氮被氨化繼而被硝化,使NH3-N濃度顯著下降,但隨著硝化過程使NO3-N的濃度增加,P隨著聚磷菌的過量攝取,也以較快的速度下降。所以,A2/O工藝可以同時完成有機物的去除和脫氮除磷等功能。
混合液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上清液作為處理水排放,沉淀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厭氧池,另一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