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摘要
魯盛環保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包括攪拌倉,所述攪拌倉頂部設置有電機,且電機通過轉軸與攪拌葉片傳動連接,所述攪拌倉一側焊接有進水管,所述攪拌倉內表壁上端設置有彈性板,且彈性板上方設置有緩沖倉,所述攪拌倉內表壁下端設置有濾板,且濾板一側焊接有排污管,所述攪拌倉底部焊接有微生物反應倉,所述微生物反應倉通過導流管與微生物添加倉連接,所述微生物反應倉底部焊接有消毒倉,所述消毒倉兩側焊接有固定耳架,所述固定耳架底部設置有減震墊板,且減震墊板通過卡接板與支撐架連接。本發明中,該裝置整體結構設計簡單合理,連接穩定,操作靈活,實現污水的全面均勻處理,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首先通過設置的多個反應管為兩兩垂直結構,一方面能夠增強反應管相互之間的支撐作用力,提高反應管的耐沖擊力,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反應管與污水的有效接觸面積,從而加快了污水中的微生物反應速率,其次通過設置的濾板為傾斜結構,在保證將污水中的雜質顆粒過濾的同時,也使得雜質顆粒能夠在傾斜的濾板表面滑落進入排污管內,從而避免了濾板發生堵塞的現象,后通過設置的卡接板,增強了支撐架與固定耳架的連接穩定性,避免裝置移動過程中發生傾斜晃動的現象,提高了裝置的使用穩定性

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工藝流程的確定
1基本工藝流程
在二級生化處理段可以將TN、NH3-N穩定達到一級A出水標準情況下,提標處理(三級深度處理)達標一級A的基本工藝流程一般有2種方式:微絮凝+過濾工藝、混凝+沉淀+過濾工藝。深度處理的目的主要在于進一步去除二沉池出水中的懸浮物(SS)、TP濃度,使出水達到一級A標準。
2混凝
混合是良好絮凝及反應的先決條件,也是節省投藥的關鍵。為了確保出水水質和降低成本,混合設備的選用也非常重要。目前應用較廣泛的混合設備有機械混合和水力混合兩種類型。其中機械速混合的特點是反應快速強烈并且不受水量變化的影響,通過變頻裝置調整攪拌器轉速可獲得佳的混合效果。
水力混合在流量合適是混合效果同樣比較好而且管理簡便、設備維修量很少、能量消耗也較少,但混合效果受流量變化影響較大。混凝劑包括鋁鹽、鐵鹽、石灰、復合藥劑和聚合物等。采用微絮凝過濾,絮凝反應停留時間小于10min,主要用于生物處理的出水中懸浮物很少,投加化學混凝劑將絮體顆粒控制在較小的尺寸,然后直接進行過濾,可提高過濾吸附的處理效果。
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混凝沉淀時間在1h以上,沉淀池處理后出水投加絮凝劑混合后經混凝、沉淀后再過濾,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和少量有機污染物,處理效果更為穩定,可以進一步提供過濾的抗沖擊能力,以保證在不利運行條件下也能滿足過濾的要求。

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絮凝沉淀和氧化法
絮凝法就是在水中加入例如聚合氯化鋁、三氯化鐵硫酸鐵以及氯化鋁等的混凝劑和和高分子聚丙烯酰胺類似的助凝劑,使水中的一些物質,例如膠體狀的物質和一些大分子的有機物質形成一種絮狀體,然后利用固液分離裝置利用相關步驟例如沉淀、氣浮和過濾的方法除去水中的固體廢物。
目前在絮凝沉淀法中使用多的混凝劑是PAC和硫酸鋁,陽離子的PAM即聚丙烯酰胺為助凝劑。同為混凝劑的聚合氯化鋁和硫酸鋁相比,硫酸鋁的去色效果比較好,成本低;但是硫酸鋁相對PAC而言,缺點是經常用的量比較多且起的泡泡多。
其次就是高級氧化法。高級氧化法是近些年來才開始流行的一種水處理技術,高級氧化法能夠將水中的污染物直接氧化,變成無機氣體物質和水,除了這種轉化方式之外,還可以變成比較容易生物降解的物質。在這個高級氧化的過程當中產生的氫氧根離子是一種有著強氧化性的離子,它能夠大量地氧化大部分的有機物和還原性無機物。
氧化性能較強和能夠提高生物的可降解性能是高級氧化法的特點。這種技術主要的方法有臭氧氧化技術和傳統臭氧法等。傳統臭氧法適用于造紙廢水的一級處理,通常能夠起到部分氧化的作用,但是對于COD和TOC的除去效果就沒有這么明顯了。但是如果將臭氧和催化劑一起使用,就可以保證有機物*礦化。后要說明的是,催化臭氧法適用于造紙廢水的第三級處理,過程中COD和TOC的數據呈現線性相關,效果與廢水的化學物理性質等沒有任何關系。
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微氣泡曝氣器
微氣泡曝氣器也稱微孔曝氣器,采用多孔性材料如陶粒、粗瓷等摻以適當的如酚醛樹脂一類的粘劑,在高溫下燒結成為擴散板、擴散管和擴散罩的形式。按照安裝的型式,可分為提升式微孔曝氣器及固定式微孔曝氣器。
提升式微孔曝氣器主要由微孔曝氣管、活動搖臂、提升機等3部分組成:
①微孔曝氣管即由微孔管、前蓋、后蓋及連接螺栓組成;
②活動搖臂是可提升的配管,微孔曝氣管安裝于支氣管上,成柵條狀,底座固定在池壁上,活動立管伸入池中,支管落在池底部,并支架支撐在池底部;
③曝氣器提升機,為活動式電動卷揚機,起吊小車可隨意移動,將搖臂提起。
其工作原理是:空氣從微氣泡曝氣管后蓋的通氣孔進入曝氣管,曝氣管的管壁上密布者許多細小的孔隙,管內空氣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從管壁的孔隙中擴散出來,在污水形成許許多多微小的氣泡,并造成水的紊流,從而達到了將空氣中的氧溶入水中的目的。
微孔曝氣管的形式有很多,目前較為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由粗瓷或剛玉等燒結而成的普通曝氣管,這種管壁在燒結過程中產生許多極微小的孔隙,它的主要特點是能產生微小的氣泡,氣泡直徑約0.1~0.2mm,氣、液接觸面積大,氧利用率高,一般可達到20~25%;其缺點是氣壓損失較大,易堵塞,送入的空氣需過濾處理,易損壞,一旦損壞,氧利用率就開始快速下降。
另一種是管式膜片微孔曝氣管。這種曝氣管的安裝方式與前一種基本一樣,但其自身的結構卻有很大的區別,它是由一個用ABS或UPVC制成的管子作為布氣管,管壁上開有通風孔,布氣管外周覆蓋著合成橡膠制成的膜片,膜片被金屬卡子固定在管子上。在合成橡膠膜片上用激光等方法打出均勻分布的孔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