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噸/天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魯盛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由混凝、沉降、集水裝置等構成,關鍵是混凝反應裝置制成倒錐式混凝反應筒,其下方安裝有一個分泥錐,二者間由支撐柱連接,倒錐式混凝反應筒四周的空間構成沉降罐。不但有較高的處理污水能力,而且,相對于現有技術可減少占地面積20%以上,節約建造設備的鋼材20%以上,節約運行能耗15%以上。

設計與應用
(一)催化氧化的處理工藝
一般催化氧化的處理工藝為:廢水→物化前處理→催化氧化→配水→生化
工藝說明如下:
⑴前處理采用混凝、沉淀、氣浮、微電解、中和、預曝氣等物化處理方法。經過這些物化處理,去除懸浮物,降低了廢水的COD,調節了pH值,使廢水能更適合進行催化氧化;
⑵催化氧化過程中降低了一部分COD,提高了B/C,使之能更好地進行生化處理,在物化與生化處理之間充當橋梁作用;
(3)催化氧化塔出水進行配水是為了降低含鹽量,使之能更好地進行生化處理;
(4)生化處理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降低COD,大限度地去除有機污染。
(二)催化氧化的處理效果
COD去除率≥70% ;色度去除率≥95 ;揮發酚去除率≥99% ;苯氨類去除率≥95%;硝基苯類去除率≥95% ;

30噸/天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鐵碳微電解工藝介紹:
微電解技術是目前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一種理想工藝,又稱內電解法。它是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利用填充在廢水中的微電解材料自身產生1.2V電位差對廢水進行電解處理,以達到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目的。當系統通水后,設備內會形成無數的微電池系統,在其作用空間構成一個電場。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新生態[H] 、Fe2+ 等能與廢水中的許多組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比如能破壞有色廢水中的有色物質的發色基團或助色基團,甚至斷鏈,達到降解脫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進一步氧化成Fe3+ ,它們的水合物具有較強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別是在加堿調pH 值后生成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膠體絮凝劑,它們的吸附能力遠遠高于一般藥劑水解得到的氫氧化鐵膠體,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顆粒,金屬粒子及有機大分子。
工作原理:基于電化學、氧化- 還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對廢水進行處理。該法具有適用范圍廣、處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維護方便,不需消耗電力資源等優點。鐵碳微電解填料用于難降解高濃度廢水的處理可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可對氨氮的脫除具有很好的效果
鐵碳-芬頓反應器可通過催化氧化方式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1、簡化了預處理
氧化溝HRT較長,有機物可得到較*的去除,排出的污泥已經高度穩定,不需初沉池和厭氧消化
2、具有推流式的流態特征
DO濃度在沿池長方向形成好氧、缺氧和厭氧條件,合理設計可用來脫氮除磷。
SBR法
SBR技術本身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去除污染物的機理與傳統的活性污泥法*一致,但其操作過程又與活性污泥法*不同。
SBR作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兼有推流、厭氧—好氧操作、間斷進水的特點。實際上,SBR是一種半連續—間歇式裝置,它與傳統的充放式曝氣池不同。
水處理初級工的“應知應會”水平的標準
知識要求:
(1)污水流量及其單位換算,污水水質指標CODcr、BOD5和SS等基本知識;
(2)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各構筑物及附件名稱、用途及相互關系;
(3)污水來源及水質、水量變化規律,出水水質的要求;
(4)污水處理安全操作規程及崗位責任制;
(6)污水處理主要設備的名稱、性能、功率、流量、揚程、轉數次電器機械基本知識;
(7)主要工藝管路的走向、用途及相互關系,各種閥門的啟閉要求及對工藝的影響;
(8)污水一級處理的原理及污水二級生物處理的基本知識。
技能要求:
(1)正確、及時、清晰填寫值班記錄;
(2)按時,定點采集代表性的水樣,并加以妥善保存;
(3)各種與工藝有關設備、閥門的操作、維護保養及控制步驟;
(4)能識別一級處理及二級生物處理構筑物運行是否正常;
(5)二級生物處理曝氣池——二沉池系統配水、布氣、回流、排泥的基本操作;
(6)各構筑物排渣、排泥的基本操作;
(7)掌握除砂機、刮泥機、螺旋回流泵、排泥泵等關鍵設備的基本操作;
(8)能使用一般測試儀器進行觀察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