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魯盛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包括以下步驟:1)生活污水分流收集;2)三格式生活污水處理池處理:污水依次進入三格式污水處理池沉卵沉淀室、厭氧滅菌室和澄清室,在沉卵沉淀室比重較大的固體及寄生蟲卵等物體沉淀下來并進行初步分解→厭氧滅菌室進行厭氧發酵分解、殺滅蟲卵并下沉,病原體死亡,污水得到無害化處理→澄清室澄清→排出處理池;3)植物生態吸附;4)達標排放。本發明的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通過研究,解決了傳統污水處理方式存在的處理效果不佳,資源化利用低的技術工藝問題,形成了不同污水不同處理的技術工藝,解決了農村生活污水統一起來處理難的問題,而且無需動力,節約能源。

新農村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以下步驟:
1)生活污水分流收集:通過所埋設管網將村內農戶中的廚房、廁所和其他污水進行分流收集,廁所污水進入沼氣處理池進行發酵處理,其他生活污水輸送到三格式污水處理池處理;
2)三格式生活污水處理池處理:處理池池體內設有兩個隔板,隔板將池體依次劃分為沉卵沉淀室、厭氧滅菌室和澄清室,污水首先進入第格是沉卵沉淀室,第二格是厭氧滅菌室,第三格是澄清室,其具體的處理過程如下,污水首先由污水進口排入第格,在第格里比重較大的固體及寄生蟲卵等物體沉淀下來,開始初步的發酵分解,經第格處理過的污水可分解為三層,從上到下依次為糊狀濁皮、比較澄清的污水和固體狀的沉淀物;經過初步分解的污水流入第二格,而漂浮在上面的糊狀濁皮和沉積在下面的固體狀的糞渣沉淀物則留在第格自然分解;在第二格中,通過厭氧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污水進行厭氧發酵分解,殺滅蟲卵并下沉,病原體死亡,污水得到無害化處理;流入第三格無害化處理污水已經腐熟,其中病菌和寄生蟲卵已殺滅,污水進入澄清室澄清,第三格功能主要起到暫時儲存已基本無害的污水作用,后污水排出處理池,進入下一步處理;

3)植物生態吸附:經過三格式污水處理池處理的水流入人工生態植物吸附處理單元進行生態吸附過濾,人工生態植物吸附處理單元所有植物為蔬菜和綠化植物,濕地填料部分從下到上依次為鵝卵石層、沙層和土壤層;
4)達標排放:處理達標后的水即可排放或者使用。
在沉卵沉淀室和厭氧滅菌室之間以及厭氧滅菌室和澄清室之間的隔板上分別設有供其相互連通的過污水管和過水止回管;在厭氧滅菌室上開有清污口,在清污口上設置有蓋板和放氣管,放氣管上安裝有減壓閥,清污口連接的管道深入厭氧滅菌室內并高度低于厭氧滅菌室和澄清室之間的隔板上設置的過污水管。
在沉卵沉淀室和厭氧滅菌室之間以及厭氧滅菌室和澄清室之間的隔板上分別設有供其相互連通的過污水管和過水止回管,起到過水作用并隔氧。
在厭氧滅菌室上開有清污口,增加了放氣管,放氣管上安裝減壓閥。清污口連接的管道深入厭氧滅菌室內并低于過污水管水平面下以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同時便于清理沉淀物。減壓閥作用是厭氧滅菌室產生的氣體壓力過高時自動減壓以保護灌體。灌體采用橢圓形,在厭氧滅菌室增加了放氣管、清污口,放氣管上設有減壓閥,同時效果取決于*不讓污水進入第二格和第三格,使污水依次經沉卵沉淀室、厭氧滅菌室儲存,沉淀厭氧發酵能較好地起到殺滅蟲卵、細菌和分解消化固形物質的作用。
經過處理池處理的污水通過水管從人工生態植物吸附單元下部一側流入人工生態植物吸附單元,通過植物單元種植蔬菜或綠化作物進行吸附后,并從人工生態植物吸附單元另一側上部通過水管排出,人工生態植物吸附單元體積為1-1.5立方米,底部及四周密封,填料底層為28-32厘米的鵝卵石層,中部為28-32厘米的細沙層,上部為28-32厘米的土壤層,在土壤層上種植有蔬菜或綠化作物。植物生態吸附的水流從下往上,并一層一層經過鵝卵石層、細沙層和土壤層,再經植物的生態吸附后排出,科學合理,效果好。
優點:
本發明通過設置水壓平衡管,可在外部水位驟升導致水壓增大時,通過控制閥將水壓平衡管打開,此時水壓平衡管內的水位與外部水位相同,使進水閘門的兩側保持較小的壓差,使其所受壓差不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范圍,確保進水閘門能夠有效的對進水流量進行控制,進而保證整個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安全。而當外部水位處于正常水位時,則通過控制閥將水壓平衡管關閉,避免污水中的廢氣通過水壓平衡管逸出,對周圍空氣造成污染。
吸附技術
目前采用多的吸附材料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微晶結構,微晶排列*不規則,晶體中有微孔,使它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這決定了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廢水和廢氣中的金屬離子、有害氣體、有機污染物、色素等。工業用途的活性炭要求機械強度大、耐磨性能好,結構力求穩定,吸附所需能量小,以有利于再生。
活性炭精細的多孔表面結構,可廣泛用于油脂、飲料、食品、飲用水的脫色、脫味,氣體分離、溶劑回收和空氣調節,用作催化劑載體和吸附劑,適合廢氣處理過程脫味和除臭。
但活性炭應用于煤化工污水除臭氣上存在限制,尤其在相對濕度較大時活性炭吸附能力明顯降低。而且吸附飽和后,由于成分復雜,脫附存在困難,從而造成運行費用高、維護不便、產生二次污染。同時運行阻力較大,能耗高。
? 采用成熟的“生物接觸氧化”+過濾工藝路線,具有良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較好的脫氮功能,以滿足排放標準的要求;
? 具有較好的耐沖擊負荷能力,以適應水質、水量變化的特點;
? 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藝,大大降低污泥的生成量;
? 采用新型填料,掛膜快,壽命長,處理見效快;
? 充分考慮二次污染產生的可能性,將其影響降低至zui低程度;
? 采用集中控制、自動化運行,易于管理維修,提高系統可靠性、穩定性。
? 系統處理設施全部設置在地表以下,不占地表面積,可作綠化,又利于防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