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污水處理集成裝置/魯盛環保
小型污水處理集成設備,該裝置為一體化U型槽結構體,該結構體內從前至后分隔為依次連通的前沉室、生化反應室和后沉室;所述前沉室前端連接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上設置進水計量管,所述前沉室前端設置驅動單元;所述后沉室后端連接消毒室,所述消毒室后端連接出水管;所述后沉室上連接排空管。該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維護檢修方便,運行時不需專人看管,能有效解決村鎮污水處理問題。

小型污水處理集成裝置工藝特點
(1)不存在污泥膨脹,由于微生物是附著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脫落與增長自動保持平衡,故正常運行時無需回流污泥。
(2)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負荷,處理效果穩定、操作管理簡單、剩余污泥產量少。
(3)水解酸化池中懸掛組合填料,提高了污泥泥齡和污泥濃度,有利于對污染物的去除。
(4)為使污水處理運行穩定,減輕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部分設備采用自動控制。
(5)采用該工藝輔以微孔曝氣,氧的利用率較高,運行成本降低。

生物接觸氧化池
1容積負荷對COD去除率的影響
當水力負荷在1.0 m3/(m2˙h)時,進水容積負荷從4 kg/(m3˙d)遞增到6 kg/(m3˙d),其COD去除率遞減不明顯,說明接觸氧化法耐沖擊能力較強,去除率僅僅從73.3%降至68.7%。當反應體系中容積負荷由6 kg/(m3˙d)增至10 kg/(m3˙d),COD去除率驟然下降至41.3%〔6〕。故當容積負荷為6 kg/(m3˙d)時,生物接觸氧化對COD的去除效果較好。
2生物接觸氧化對COD的去除效果
經過水解酸化階段,出水色度為100~250 倍,COD為556~738 mg/L,BOD5/COD為0.32 以上,pH降至6.5 左右。
生物接觸氧化對COD的去除效果如圖3 所示。此階段進水COD和出水COD變化幅度沒有水解酸化階段大。出水COD維持在247~324 mg/L 之間浮動,去除率維持在51.13%~65.31%〔7-8〕。
技術方案實現:
小型集成污水處理裝置,包括長方形的箱體,在所述箱體的上方安裝有截面為等腰梯形的箱蓋,在所述箱蓋的一側安裝有進水管,在所述進水管上安裝有電磁調節閥;所述箱體的內部被隔板分成水解池、過濾池、消毒池、污泥池、風機房,在所述水解池的上方填充有填料,填料通過尼龍繩固定在支架上;并在所述箱體的一側安裝有出水管;在所述箱體的側面上設置有可拆卸的起吊架,并在所述箱體的下方設置有多個移動輪,且每個移動輪均具有自鎖結構。
進一步地,在所述水解池的上方設置有水解池入口管,在所述過濾池的上方設置有過濾池入口管,并在所述箱體的上方設置有方便人進入的維修管,在所述消毒池的上方設置有消毒池管,在所述污泥池的上方設置有污泥池管,在所述風機房的上方設置有風機房管。
進一步地,在所述水解池的側面設置有出水口,在所述過濾池的側面設置有過濾水口。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在安裝時,通過設置有起吊架,便于進行起吊安裝,在安裝完成后,將起吊架拆卸下來即可,在需要起吊時,將起吊架安裝上即可使用;通過設置有移動輪,在起吊完成后,便于根據需要進行位置的調節與移動;通過在進水管上安裝有電磁調節閥,便于控制進水管的進液量。
主要構筑物、設備及設計參數
格柵池。總容積為58 m3/座,有效水深為2.5 m,設置兩道格柵。粗、細格柵均采用回轉式格柵除污機。將污水送入水泵和主體構筑物前,需設格柵以攔截較大雜物,防止堵塞水泵及管道,保證后續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隔油池??側莘e36 m3/座,有效水深1.2 m,地下式鋼混結構,1 座。由于油易黏附且具有隔離效果,故設隔油池截留廢水中的浮油,以保證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處理效果。
調節池。總容積197.1 m3,有效容積138 m3,有效水深3.5 m,氣水比10∶1。池內設曝氣管,廢水經曝氣管中空氣的攪拌可均化水質、均衡水量,并能保證水中的顆粒物不沉積于池底。
水解酸化池。厭氧折板反應器(ABR)的結構形式,總容積280 m3,有效容積205 m3。DO 控制在1.2~3 mg/L 之間,停留時間為9 h,有效水深為5.5 m。池底布置多排穿孔管,廢水從池底進入,攪動池底污泥,保證廢水與水解酸化泥充分接觸。
接觸氧化池。總容積230 m3,有效容積170 m3,有效水深為4.3 m,水力停留時間為12 h。池內填充彈性組合填料,填料上布滿生物膜,采用鼓風曝氣和微孔曝氣擴散器充氧,填充率為78%,各串填料間的安裝距離為5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