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處理70立方米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魯盛環保一體化設備,包括將其內部分隔為前處理間、主處理間和清水操作間的一體化箱體,設置于前處理間內用于接收污水的缺氧處理箱,設置于主處理間內并與缺氧處理箱連通的膜反應箱,設置于膜反應箱內的膜組件,設置于清水操作間內并與膜反應箱連通的清水收集罐,設置于清水收集罐進水處的UV消毒裝置,以及設置于清水操作間內并通過管路與膜組件連接的曝氣機,所述缺氧處理箱和膜反應箱均設有排污管,所述清水收集罐上還設有與膜反應箱連通的反洗管。本發明通過一體化箱體將主要水處理組件整合,減小了設備體積,并用專門設計的膜組件,節省了設備制造材料,提高水處理效果,而且膜的抗污染性能大大提高,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

日處理70立方米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其過程如下:
(1)將生活廢水匯集于收集池中初沉;
(2)將收集池中的廢水定時格柵處理,除去大塊雜物后引入調節池內,通過調節試劑將廢水pH控制在5.5~7.5;
(3)將調節池內的廢水通入所述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的缺氧處理箱中,進行厭氧處理,去除80~85%的氨氮污染物,產生的污泥從排污管排至化糞池;
(4)經厭氧處理后的廢水,進入膜反應箱中,由膜組件進行過濾處理,其產水由集水管進入輸水管路中,產生的污泥由排污管排至化糞池,且定時通過曝氣管在膜反應箱內曝氣,提高過濾效果并對膜表面產生清洗作用,廢水在所述膜反應箱內的COD去除率為80~90%,產水水質指標達到COD為50~100mg/L,氨氮為8~15mg/L,TN為0.3~0.5mg/L,pH為6~9,SS為20~70mg/L;

(5)膜組件的產生通過輸水管路送入清水收集罐,并在進入清水收集罐前通過UV消毒器進行消毒;
(6)清水收集罐內的清水直接外排或作為灌溉水或景觀水;
(7)清水收集罐通過反洗管定期對膜反應箱清洗;
(8)化糞池定期清理,污泥固化外運填埋。
COD,化學需氧量;TN,totalnitrogen,總氮;SS,固體懸浮物;UV,紫外線;PVDF,聚偏氟乙烯。
包括設有進水管的格柵井, 格柵井之后依次連通有調節段、厭氧段、缺氧段、泥膜共生好氧段、斜板沉 淀段、污泥酸化段、脫氮段、多介質過濾段、側壁上設有出水管的消毒與排 放段;所述調節段、厭氧段、缺氧段、泥膜共生好氧段和脫氮段內部均設有 填料;所述調節段、缺氧段、污泥酸化段底部均設有空氣攪拌管;所述泥膜 共生好氧段、脫氮段的底部設有曝氣系統;所述多介質過濾段底部設置有承 托層,承托層上方有多介質濾料。
所述格柵井的前端設置有進水管,進水管后方設有粗格柵和細格柵。
所述調節段在前半部分底部設置有空氣攪拌管I,在后半部分底部設置 有空氣攪拌管II,所述空氣攪拌管II上方設置有組合填料I。
所述厭氧段內設置有辨帶式填料。
所述缺氧段底部設置有空氣攪拌管III,所述空氣攪拌管III上方設置有 組合填料II。
所述泥膜共生好氧段底部設置有曝氣系統I,所述曝氣系統I上方設置有 彈性立體填料I;所述泥膜共生好氧段尾部設置有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硝化 液回流泵通過池外硝化液回流管與缺氧段連通。
所述斜板沉淀段內設置有玻璃鋼波紋斜板.
所述污泥酸化段底部設置有空氣攪拌管IV;所述污泥酸化段尾部設置有 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通過池外污泥回流管分別與調節段、厭氧段和 缺氧段連通。
所述脫氮段中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脫氮段分為缺氧脫氮段和好氧脫氮 段,缺氧脫氮段內設置有彈性立體填料II,好氧脫氮段底部設置有曝氣系統 II,所述曝氣系統II上方設置有彈性立體填料II
還包括位于消毒與排放段之后的設備間。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準能污水處理廠采用CAST工藝(循環式活性污泥法),總體工藝流程包括預處理段(粗格柵、細格柵、沉砂池)、生物處理段(CAST工藝)、深度處理段(高效沉淀池+D型濾池)、污泥處理段以及生物和化學相結合的除磷措施。
入網污水經各分支排水管網進行收集,然后匯流至準能污水處理廠,通過粗格柵機、細格柵機、超細格柵機、橋式吸砂機、砂水分離器去除進水中較大的漂浮物和粒徑較大的砂粒。篩選后的水流入CAST池中的生物選擇區,在該區污水原水會與池內的污泥進行接觸并混合回流污泥,既可防止污泥膨脹,又可使活性污泥中含有的過量的磷得到有效釋放,為后續主曝氣區超量生物吸磷創造條件。
主曝氣區是污水處理的核心,采用管式曝氣系統,為活性污泥微生物提供氧量,主要完成硝化、反硝化過程,生物除磷、脫氮和去除有機污染物;通過生物處理之后的污水由集水池提升泵提升到高效沉淀池,其主要功能是化學除磷、脫氮,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然后進入D型濾池,進一步去除水中殘留的有機物、微小懸浮物,降低出水濁度,后進入消毒池投加二氧化氯對其進行消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