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處理20立方米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裝置
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集污水處理工藝和自動控制于一體,污水處理箱采用玻璃鋼材質,整體埋于地下,地上部分可與周圍環境完美結合;裝置投資和運行成本低,操作簡單,性能可靠,產水滿足污水排放和回用標準。
有益效果如下:
污水處理裝置為一體式設計,便于攜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環保節能,有效實現雨水的收集和處理,污水的過濾凈化效果好,適于野外凈化水時使用,特別適用于抗震救災、野外拉練等場合,用水人員能及時獲得干凈的飲用水,移動靈活方便,凈水效果好。

日處理20立方米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裝置
新型生物脫氮除磷理論與技術
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生物脫氮除磷過程中出現了超出傳統生物脫氮除磷理論的現象,據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脫氮除磷工藝,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藝、厭氧氨氧化工藝、反硝化除磷工藝。
1.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
傳統生物脫氮理論為全程硝化反硝化過程,即以NO3-為反硝化過程的電子受體;而短程硝化反硝化利用NO2-為反硝化過程的電子受體。
短程硝化反硝化相對全程硝化反硝化節省了25%的曝氣量、節省了40%的有機碳源并縮短了反應時間,因此實現與維持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實際工程應用價值。實現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關鍵在于硝化反應過程中氨氧化菌相對于亞硝酸鹽氧化菌優勢增殖,即氨氧化菌積累。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溫度、pH、溶解氧(DO)濃度、游離氨(FA)濃度、污泥齡(SRT)、有機物濃度等。
具有代表性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為SHARON工藝,該工藝利用高溫(30-36℃)抑制亞硝酸鹽氧化菌增殖、實現氨氧化菌積累,從而控制硝化反應維持在NO2-階段,隨后進行反硝化。

2.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藝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藝是指硝化和反硝化過程在同一個反應器中進行,系統不需要明顯的缺氧時間或缺氧區域而能將總氮去除的工藝。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將包埋有硝化細菌的微生物載體投入好氧池,氨氮去除率達到90%以上,處理效果有明顯提高。硝化細菌載體投加方便、抗沖擊負荷能力較強、運行管理方便、成本較低、處理效果較好,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設備進水階段
進水階段指從向反應器開始進水至到達反應器大容積時的一段時間。
進水階段所用時間需根據實際排水情況和設備條件確定。在進水階段,曝氣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污水水質、水量的作用,因而,陽R對水質、水量的波動有一定的適應性。
在此期間可分為三種情況:曝氣(好氧反應)、攪拌(厭氧反應)及靜置。在曝氣的情況下有機物在進水過程中已經開始被大量氧化,在攪拌的情況下則抑制好氧反應。
對應這三種方式就是非限制曝氣、半限制曝氣和限制曝氣。運行時可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生長特點、廢水的特性和要達到的處理目標,采用非限制曝氣、半限制曝氣和限制曝氣方式進水。
通過控制進水階段的環境,就實現了在反應器不變的情況下完成多種處理功能。而連續流中由于各構筑物和水泵的大小規格已定,改變反應時間和反應條件是困難的。
設備反應階段
SBR員主要的階段,污染物在此階段通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以去除。
根據污水處理的要求的不同,如僅去陳有機碳或同時脫氯陳磷等,可調整相應的技術參數,并可根據原水水質及排放標準具體情況確定反應階段的時間及是否采用連續曝氣的方式。
沉淀階段
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離,相當于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二次沉淀他的功能。
停止曝氣和攪拌,使混合液處于靜止狀態,完成泥水分離,靜態沉淀的效果良好。經過沉淀后分離出的上清液即可排放,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離,污泥絮體和上清液分離。由于在沉淀時反應器內是*靜止的,在SBR系統中這個過程比在中效率更高。
沉淀過程一般是由時間控制的,沉淀時間在0.5——1h之間,甚至可能達到2h,以便于下一個排水工序。污泥層要求保持在排水設備的下面,并且在排放完成之前不上升超過排水設備。
隨著測量儀器的發展,已經可自動監測污泥泥液面,因此可根據污泥沉陣性能而改變沉淀時間。可以預先在自動控制系統上設定一個值,一旦污泥界面計所監測到的污泥界面高皮達到該數值便可結束沉淀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