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養院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療養院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由型板、撐管、配件與邊框制成, 材料簡單,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污水處理量的大小、場地的情況、污水COD等 情況在現場組裝出任意處理量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不受場地、位置的限制, 靈活實用性強。可實現標準化、工廠化、自動化流水線式的生產,材料簡 單,運輸方便,減少運輸成本。

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頂板、底板、側板、立板和隔板工廠預制成型:在工廠采用型板、邊框 和第二螺栓進行頂板、底板、側板、立板和隔板的組裝,并在頂板、側板的 外側焊接有檢查井、進水口和出水口,檢查井、進水口和出水口是工廠預制件;
2)安裝前準備:根據設計圖紙,清理場地,將頂板、底板、側板、立板和 隔板、撐管、第1螺栓運送到位,并組織人員就位;
3)頂板、底板、側板、立板和隔板安裝:在設計位置首先將底板安裝就緒, 然后,安裝側板、立板與隔板,后安裝撐管與頂板,安裝時要確保頂板、底 板、側板、立板和隔板的豎直精度,長度、偏差滿足設計要求;
4)密封條粘貼:在安裝完成后的頂板、底板、側板、立板和隔板的四周安 裝密封條,并涂有密封膠。
5)厭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安裝:通過第二螺栓將頂板、底板、側板、立 板和隔板進行組合連接,形成厭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
6)防腐處理:采取熱鍍鋅或包塑處理的方式,對整個設備進行防腐處理, 形成鍍鋅層或包塑層。

調試階段
1.初期(3d)
①首先將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處理的污水,然后將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時投加大糞等培養料,加水攪拌后按比例均勻投加到各生化池內。投加培養料以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控制在300mg/L為準。然后按比例補加普鈣(由于投加大糞無需補加氮源)。
②悶曝:投料后進行悶曝。水氣體積控制在1:(5~10)。第1天曝氣采取6h充氧,4h停機的方式進行。
③再次投料:經過1d悶曝后,第2天COD的質量濃度降至100mg/L左右。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為備用)。同時投加以大糞為主的培養料,投加培養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200~300mg/L為標準。根據需要補磷后悶曝。
④悶曝:第二、三天的悶曝可減少停機時間,生化曝氣可控制為開6停2。
2.中期(4~7d)
一般經過2~3d的悶曝后,通過顯微鏡鏡檢,可能會看到少量的原生動物。原則上,此時每天定時補加碳源逐步以地腳面粉為主。同時投加普鈣和尿素,以補充磷源和氮源。補充碳源的標準仍以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200mg/L左右為準。
此階段為排除生化代謝物,生化池需適量換水,同時繼續進行悶曝。此階段為加速污泥菌膠團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適量投加粉狀PAM。
工藝流程:
本污水主要工藝過程設計如下:生活污水經過一道格柵,去除水中較大的懸浮、漂浮物和帶狀物,上清液重力流入調節池,調節池調節污水的水量和水質。調節池出水提升進入*生化池(缺氧池)和O級生化池(好氧池)進行生化處理。本工程污水中有機成份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很好,因此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機物含量是的。由于污水中氨氮及有機物含量較高,特別是有機氮,在生物降解有機物時,有機氮會以氨氮形式表現出來,氨氮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標,因此污水處理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即生化池需分為*池和O級池兩部分。在*池內,由于污水中有機物濃度較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它們將污水中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將NO2--N、NO3--N轉化為N2,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O級生化池的有機負荷,以利于硝化作用進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濃度有機物,完成反硝化作用,zui終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經過*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和較高的氮氨存在,為使有機物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趨于*的情況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特設置O級生化池,O級生化池的處理依靠自養型細菌(硝化菌)完成,它們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源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為營養源,將污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O2--N、NO3--N。在*和O級生化池中均安裝有填料,整個生化處理過程依賴于附著在填料上的多種微生物來完成的。在*池內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在O級生化池內溶解氧控制在3mg/l以上。O級池出水一部分回流至調節池進行內循環,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另一部分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后的出水進入出水消毒池。出水消毒池出水達標排放。
前期準備階段
1.物料準備
①污泥準備
對于萬立方米級污水處理裝置而言,其生化池體積較大,為了保證生化池初始污泥濃度,需要準備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論上講,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質量濃度好控制在2500mg/L左右。實際運行時,為了節約成本,調試期間初始污泥的質量濃度可控制在1500mg/L左右,一日處理1×104m3污水生化時間為12h的污水處理裝置為例,調試前需準備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約40m3。污泥品種好是同類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難,其它活性較強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為保證一定的活性,對待用的污泥需進行噴水保濕處理,在保濕條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養寄的準備
生化調試過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糞及淀粉。一般來說調試前期以加入大糞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為主,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腳面粉替代。由于大糞無法事先儲存,因此,事前需和有關部門確定好調試期間需要的數量。調試期間碳源準備量一般按如下原則進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200~300mg/L水平計,其中地腳面粉COD的質量折算量約為1t[COD]/t[面粉]。大糞的COD折算比較困難,根據經驗,在整個調試期間需100~150m3的大糞。加入大糞的目的除補充碳源外,還可增加生化池菌種的引入。地腳面粉可準備10~15t。
③磷源、氮源的準備
補充碳源一般以普鈣Ca(H2PO4)2為主,補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為主。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300mg/L時估計BOD5值一般以100mg/L計,補充量按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補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補普鈣200kg,質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鈣=20-30:1:2補給。調試期間需準備尿素2~3t,普鈣5~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