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衛生院污水處理設備裝置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但門診部、住院部、化驗室等部門排出的污水危害卻非常大,所以醫院污水如何處理?關系到綠色醫院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醫療廢水成分復雜,含有特殊污染物,如有毒試劑、消毒劑、腐蝕性溶劑、微生物病原體等。醫院污廢水必須經過合理的設計、嚴格的處理,達標后才可排放,否則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疾病傳染。以下從院方使用和管理的角度出發,結合目前在建的排水系統進行總結與分析。

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分為三類: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系統、傳染病門診預處理系統、核醫學區域放射性污水衰變處理系統。放射性污水衰變處理系統須由專業的單位進行設計,其他兩個系統由建筑設計院完成設計。傳染病門診預處理系統對傳染病門診的污水進行處理,終匯總到污水處理站。
消毒池加氯方式常用的有二氧化氯發生器、次氯酸鈉發生器、次氯酸鈉直接投加。二氧化氯發生器以濃鹽酸和氯酸鈉為原料,濃鹽酸屬于易制毒物,氯酸鈉為危化品,儲藏和運輸均受到管制;次氯酸鈉達到一定濃度也被納入危化品并受到管制。選用何種消毒裝置要考慮初投資、維護成本、管理成本、運輸管制等因素。
污水處理站出口應根據環保要求進行相應數據的檢測遠傳,污水處理系統以實現無人值守的自動化運行為優。污水處理站作為醫院的“肝臟”,對醫院整體的運行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我國環境治理法制化力度不斷增強,大型綜合醫院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對醫院廢水的處理排放也應更加精細化。針對不同類別的污水選擇合適的管材和處理工藝,對控制醫院建造成本和便于日后使用維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環境保護有積極的作用。
地埋式衛生院污水處理設備裝置
設計
1、粗格柵及一級提升泵房
1、粗格柵
去除污水中較粗大的漂浮物(如樹葉、雜草、木塊、廢塑料等),保護水泵的正常工作。
由于本場鎮污水渣量產生量W=QW1/1000=1000×0.1/1000=0.10m3/d,可采用人工格柵,也可采機械清渣,為降低運行成本和投資成本,本方案設計在管道末端采用人工格柵,采用人工不定期清撈。
2、一級提升泵房
整個場鎮生活污水經過污水管網后,流入污水處理廠,如不經提升,整個污水處理廠構筑物相對埋深較大,并且構筑物的有效利用率較低,為減少投資成本和設計的科學合理性,擬建提升泵房1座。
土建尺寸:B×L×H=3.0×4.5×6.0(地下)m地上4米,
在泵房上部安裝2套手動葫Q=1t,H=15m。鋼筋砼結構。
主要設備:采用潛污泵, 2臺,單臺Q=50.0m3/h,H=10.5m,N=3.5kw。
2、細格柵
細格柵設一臺,主要去除較小的漂浮物。參數如下:
過柵流速:V=0.7m/s
柵條間隙:b=5mm
柵前水深:h=0.6m
細格柵間構筑物尺寸:1.5m×0.8m×1.0m,1座,細格柵功率N=0.37。
3、沉砂池
沉砂池選用豎流式沉砂池主要將污水中粒徑≥0.2mm的砂粒分離開來,便于后續生化處理。
設計流量:Qmax=50m3/h
豎流式沉砂池1座,直徑5.0m,中心管直徑d0=0.2m,池深H=6.0m,其中緩沖層高度0.3m,砂斗深度1.0m(斗上口寬8m,斗下口寬0.8m)。沉砂池底部設有一臺提砂泵—AS型,總功率為1.5Kw。砂水混合物由提砂泵輸送至污泥濃縮池,含水率80%。
提砂泵根據實際情況受手動控制。
廢水處理藥劑
根據藥劑用途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絮凝劑:有時又稱為混凝劑,可作為強化固液分離的手段,用于初沉池、二沉池、浮選池及三級處理或深度處理等工藝環節。
(2)助凝劑:輔助絮凝劑發揮作用,加強混凝效果。
(3)調理劑:又稱為脫水劑,用于對脫水前剩余污泥的調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
(4)破乳劑:有時也稱脫穩劑,主要用于對含有乳化油的含油廢水氣浮前的預處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
(5)消泡劑:主要用于消除曝氣或攪拌過程中出現的大量泡沫。
(6)pH調整劑:用于將酸性廢水和堿性廢水的pH值調整為中性。
(7)氧化還原劑:用于含有氧化性物質或還原性物質的工業廢水的處理。
(8)消毒劑:用于在廢水處理后排放或回用前的消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