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鄉鎮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系統
大量現貨供應,購買設備后無需等待,并且我們的專業施工團隊,小型工程當天就可以為您做完,讓您方便快捷的使用我們的設備!

鄉鎮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活性污泥性質
(1)污泥惡化。活性污泥絮凝體較小,往往在0.1~0.2 mm以下。主要出現以下優勢原生動物:豆形蟲屬、腎形蟲屬、草履蟲屬、瞬目蟲屬、波豆蟲屬、尾滴蟲屬、滴蟲屬等。這些都屬于快速游泳型的種屬。污泥嚴重惡化時,微型動物幾乎不出現,細菌大量分散,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能力下降,處理能力差。
(2)污泥解體。絮凝體細小,有些似針狀分散。主要的優勢原生動物有:變形蟲屬、簡便蟲屬等肉足類。
(3)污泥膨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SVI值高。由于絲狀菌的大量生長,出現能攝食絲狀菌的裸口目旋毛科、全毛類原生動物及擬輪毛蟲等。
(4)污泥從惡化恢復到正常。通過反應參數和環境的改變,活性污泥從惡化狀態恢復到正常的過渡期常常有下列原生動物出現:漫游蟲屬、斜葉蟲屬、管葉蟲屬等,這些都屬于慢速游泳或匍匐行進的生物。
(5)污泥良好。易成絮體,活性高,沉降性能好。出現的優勢原生動物為:鐘蟲屬、累枝蟲屬、蓋蟲屬、有肋盾纖蟲屬、獨縮蟲屬、各種吸管蟲類、輪蟲類、寡毛類等這些均屬于固著性種屬或者匍匐性種屬。

鄉鎮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在AF內,由于填料是固定的,廢水進入反應器內,逐漸被細菌水解酸化、轉化為乙酸和甲烷,廢水組成在不同反應器高度逐漸變化。因此微生物種群的分布也呈現規律性。在底部(進水處),發酵菌和產酸菌占有的比重,隨反應器高度上升,產乙酸菌和產甲烷菌逐漸增多并占主導地位。細菌的種類與廢水的成分有關,在已酸化的廢水中,發酵與產酸菌不會有太大的濃度。細菌在反應器內分布的另一特征是反應器進水處(例如上流式AF的內部)細菌由于得到營養多因而污泥濃度,污泥的濃度隨高度迅速減少。污泥的這種分布特征賦予AF一些工藝上的特點。首先,AF內廢水中有機物的去除主要在AF底部進行(指上流式AF),AF反應器在1m以上COD的去除率幾乎不再增加,而大部分COD是在0.3m以內去除的。因此在一定的容積負荷下,淺的AF反應器比深的反應器能有更好的處理效率。其次,由于反應器底部污泥濃度特別大,因此容易引起反應器的堵塞。堵塞問題是影響AF應用的主要問題之一。據報道,上流式AF底部污泥濃度可高達60g/L。厭氧污泥在AF內的有規律分布還使得反應器對有毒物質的適應能力較強,可以生物降解的毒性物質在反應器內的濃度也呈現出規律性的變化,加之厭氧生物膜形成各種菌群的良好共生體系,因此在AF內易于培養出適應有毒物質的厭氧污泥。例如在處理甲醛廢水中,發現AF反應器內的污泥產生了良好的適應性,這些有毒物質的去除效果和允許的進液濃度逐漸上升。AF同時也具有較大的抗沖擊負荷能力。一般認為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AF的負荷可高出厭氧接觸工藝2~3倍,同時會有較高的COD去除率。
鄉鎮醫院污水處理設備UASB反應器的組成
UASB反應器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進水配水系統、反應區、三相分離器、出水系統、氣室、浮渣收集系統、排泥系統等,下面將分別敘述:
1) 進水配水系統:
其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① 將廢水均勻地分配到整個反應器的底部;② 水力攪拌;一個有效的進水配水系統是保證UASB反應器高效運行的關鍵之一。
2) 反應區:
反應區是UASB反應器中生化反應發生的主要場所,又分為污泥床區和污泥懸浮區,其中的污泥床區主要集中了大部分高活性的顆粒污泥,是有機物的主要降解場所;而污泥懸浮區則是絮狀污泥集中的區域。
3) 三相分離器:
三相分離器由沉淀區、回流縫和氣封等組成;其主要功能有:① 將氣體(沼氣)、固體(污泥)、和液體(出水)分開;② 保證出水水質;③ 保證反應器內污泥量;④ 有利于污泥顆粒化。
4) 出水系統:
出水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將經過沉淀區后的出水均勻收集,并排出反應器。
5) 氣室:
氣室也稱集氣罩,其主要作用是收集沼氣。
鄉鎮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由PLC控制系統自動控制。
1)當調節池達中水位時,系統處于正常運轉狀態,一臺水泵開啟;
2)當調節池水位過高(達報警水位)調節池二臺潛污泵同時啟動。 在調節池水位處于低液位時,一二級接觸氧化池工作壓縮空氣進氣閥保持間隔30分鐘開啟10分鐘狀態。
空氣進氣閥受調節池液位浮球的控制,當調節池液位處于低液位時,調節池預曝氣風空氣進氣閥關閉,當調節池液位上升至中液位時,進氣閥打開。
斜管沉淀池內的污泥采用氣提法排泥,由氣提電磁閥定期抽至污泥池中,并受時間控制。
污泥回流由污泥泵提升,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受時間控制。氣提排泥與污泥泵回流時間錯開進行。
各類電器設備均設有過壓,缺相,短流等保護、報警功能。
鄉鎮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安裝步驟
1、挖基坑:
(1)根據型號的大小,必須進行放坡,放坡大小根據土質情況及產品頂部以上的覆土厚度,放坡角度為30°-50°。
(2)挖槽深度及污水管道相連接的進出水口標高,在計算標高時,要預留槽底200mm鋪砂尺寸;挖出的土堆放在距槽坑四周5米以外,防止土的側壓造成塌方,另外也給吊裝預留工作場地。
(3)遇有地下水時應首先對地下水排除,根據示意圖尺寸及要求進行基礎處理,基層夯實,后進行鋪砂。鋪砂200mm并找平,砂內不允許有尖角、石塊等雜物。
(4)無地下水時,對基礎進行夯實、鋪砂,根據示意圖及要求進行基礎處理。
(5)在遇有地下水為較高的地區,可采用提高降水挖槽,也可采用明降水挖槽。采用明降水挖槽時,必須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具體作法如下: 坑槽挖好后,如遇坑槽內有泥漿,應再挖深20-30cm,將深坑槽內的水抽凈后鋪設干性混凝土,使之找平,確保產品安裝后沉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