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廢水是廢水處理時常見的一種,酸堿廢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如不加治理直接排出,會腐蝕管渠和構筑物。
酸堿廢水應盡量回收利用,或經過處理,使廢水的pH值處在6~9之間,才能排入水體。如酸、堿廢水相互中和或利用廢堿(渣)中和酸性廢水,利用廢酸中和堿性廢水。酸堿廢水處理設備在沒有這些條件時,可采用中和劑廢水處理。
利用酸、堿廢水相互中和,或利用堿性廢渣中和含酸廢水,或利用廢酸、煙道氣等中和含堿廢水。這種方法節省中和藥劑,設備簡單,處理費用低,但酸堿廢水流量及濃度時有變化,處理效果往往不穩定。
如無堿性廢水或堿性廢渣可利用,一般向含酸廢水投加中和藥劑或采用過濾中和法。投藥中和法是將堿性藥劑,以溶液、乳濁液或粉末狀態均勻投入酸性廢水,經過充分反應,使廢水得到中和。
這種方法適用于各種含酸廢水,適應性強,處理效果比較穩定,可以達到排放要求,酸堿廢水處理設備也較簡單,但沉渣量大,不易處理。過濾中和法是使含酸廢水通過具有中和能力的濾料層發生中和反應,消除酸性物質。以避免硫酸鈣的生成量超過其飽和溶解度,發生沉淀覆蓋在濾料的表面,阻礙中和反應的進行。
為了防止小顆粒濾料在升流膨脹中和濾池中溢出池外,并提高大顆粒濾料的利用率,又出現了變濾速的升流膨脹式中和濾池。
用中和法處理含酸廢水,如用含碳酸鈣成分的物質進行中和,往往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出水的pH值約在5.5~6.0之間,不能達到排放標準。對此,可采用吹脫法去除二氧化碳,提高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