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疾控中心廢水處理設備功能介紹
閱讀:730 發布時間:2020-12-17疾控中心廢水處理設備功能介紹
廢水中氮的去除還包括靠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將氮轉化為細胞原生質成分,主要過程如下,氨化作用是有機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氨氮,硝化作用是在硝化菌的作用下進一步轉化為硝酸鹽氮,其中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為好氧自養菌,以無機碳化合物為碳源,從 或 的氧化反應中獲取能量,其中硝化的溫度在純培養中為25-35℃,在土壤中為30-40℃,pH值偏堿性,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菌(大多數是異養型兼性厭氧菌,DO<0.5mg/L)在缺氧的條件下,以硝酸鹽氮為電子受體,以有機物為電子供體進行厭氧呼吸,將硝酸鹽氮還原為N2或NO2-同時降解有機物。
污水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前必須預消毒,預消毒池的接觸時間不宜小于0.5小時,常用的消毒劑有次氯酸鈉、過氧乙酸和二氧化氯等,糞便消毒也可采用石灰,對于普通綜合醫院,可不設預消毒池,生化處理如采用加氯進行預消毒則需進行脫氯,或采用臭氧進行預消毒。
格柵在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宜設置格柵,格柵井與調節池可采用合建的方式,格柵應選用自動機械格柵,在普通醫院宜選用自動機械格柵(小規模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手動格柵),格柵井應密閉,設置通風罩,收集廢氣以進行集中處理,柵渣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等一同集中消毒,外運焚燒,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設計應遵循《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 14-87(1997)等有關規定,調節池醫院污水處理應設調節池,連續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日處理水量的30~40%計算,間歇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工藝運行周期計算。調節池宜分二組,每組按50%的水量計算。
確定醫院污水處理工藝,不僅要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還應考慮污水的排放及受納水域環境功能區劃分對水質的要求。從1998年1月1日起,醫院污水應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這就對醫院污水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根據標準及相關要求,采用化學法二氧化氯消毒或CASS工藝處理醫院污水,能很好地適應這一變化,與相應的處理方法相比,效果好、投資少、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工藝、實用,其在技術上、經濟上競爭力,是當前醫院污水治理中集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效益于一體的優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