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日處理量20噸污水處理設備
閱讀:656 發布時間:2020-9-16日處理量20噸污水處理設備-中研基業環保
一、日處理量20噸污水處理設備組成
1、厭氧生物濾池:厭氧生物濾池又叫厭氧過濾器,是一種裝有填料的全密閉沒有氧氣的生物反應裝置,填料為粒徑30~50毫米的碎石、卵石、焦炭和各種形式的塑料制品或填充軟性或半軟性填料,涂料層可以附著大量的厭氧微生物(即常見的黑色厭氧污泥)并形成生物膜,農村污水不斷地進入濾池,在通過填料時與微生物接觸,微生物可以吸收降解水中的有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在濾池內設有多孔板,起承托填料和均勻布水的作用;濾池頂部設有U型水封,以便生物濾池內產生的沼氣及時排出,并保持濾池的*厭氧狀態。
2、接觸氧化床:接觸氧化床又稱為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床內填充有固定性的填料或可以自由移動性的填料,全部浸沒在水中。填料也附著有大量的微生物,并形成豐富的生物膜,底部設有曝氣管,通過空氣壓縮機將空氣壓縮空氣充入床內,為好氧微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氧氣。農村污水不斷地進入接觸氧化床,在通過填料層時與微生物接觸,填料上的微生物吸收降解水中的有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
3、沉淀池:
沉淀池是一種利用重力作用,使接觸氧化床出水中比重大于水的懸浮固體下沉至池底,并使之與出水分離,從而獲得澄清水的裝置。沉淀池多為錐體或斗體結構,以便于懸浮固體的沉降聚集,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接觸氧化池與沉淀池底部相通,沉淀的污泥可以重新接觸氧化池,不用另設置污泥回流管。
4、填料掛膜:填料掛膜就是將培養好的污泥移入反應器中,并與填料接觸,部分菌膠團和少量的細菌截留附著在填料表面,這些固有的微生物將攝取廢水中的營養物質,進行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并在填料表面生長繁殖,逐漸形成薄的膠質粘膜,隨著時間的推移,微生物不斷增長,從載體表面向外擴散,逐步覆蓋已形成的膜層,形成成熟的生物膜。
二、日處理量20噸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
根據污水排放的要求,出水有NH3-N的限制,所以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時除了考慮除解有機物外,還考慮到除氮,為達到這個目的,根據本污水處理工程特點、功能、要求及污水排放特征,采用生化法A/O+O組合工藝。
以達到灌溉用水水質標準。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因為生活污水中的BOD5/CODcr約0.57左右,屬易生化性污水。 該工藝具有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全自動控制,操作管理方便等特點,又具有抗沖擊負荷性強、產泥量少及脫氨氮*等優點。 同時考慮系統產生的臭氣處理,處理系統產生的臭氣即通過管道收集后高空排放或排入下水道。
接觸氧化池污水按一定的的回流比回流至缺氧池進水端,缺氧池利用空氣進行微曝氣,在缺氧池內反硝化菌將硝酸鹽氮還原成氣態氮(N2),控制溶解氧在0.5mg/L以下,兼性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碳源作為氫供給體,將來自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還原成氮氣排入大氣,同時有機物得到降解。由于污水排放量及排放濃度變化量較小,因此在污水處理前設置簡易細網格柵,用以去除大顆粒的雜物,經格柵去除后的污水進入調節池,調節池用以調節水量及水質,調節池內的污水由潛污泵提升進入后級A/O生化系統,A段為缺氧工段,O段為好氧工段。
本工藝采用A/O缺氧、好氧工藝聯合處理工藝,將三段氧化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前端,以達到硝化脫氮的目的。 整個污水處理系統采用地埋式一體化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鋼結構(Q235A材質),環氧煤瀝青防腐,選用工藝成熟、運行可靠的A/O組合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