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氣體分析儀的光源包括輻射源及反射鏡,光源還分單光源與雙光源兩種,單光源對電源變化所產生的影響是一樣的。因為它只有一個光源,但安裝要求很高。雙光源安裝要求不是很高,但對電源的要求高。對光源有如下技術要求。
輻射的光譜成份要穩定,因為各種氣體對紅外線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如發射光譜成份不穩定,就意味著待測組分特征吸收波長能量也不穩定。對同一濃度的待測組分,吸收的能量就會不同,這將造成測量誤差,為了滿足這一要求應選擇合適的燈絲材料。在工業化生產中,紅外線氣體分析儀使用的光源燈絲材料有碳化硅、鎳鉻絲及釔、鋯、釷等金屬的氧化物。一般以鎳鉻絲用得*,因為他的熱穩定性好,抗氧化性比較強,同時制作也容易。其次,必須保證激發輻射的條件恒定,因此燈絲的電源應由穩定電源供給,以防止電壓波動而造成燈絲電流的波動,從而使燈絲溫度發生變化,造成光譜成份和輻射能量的變化。另外,在不至于影響燈絲分子蒸發和使用壽命的情況下, 加熱功率可以大一點,從而得到較大的輻射能。一般鎳鉻絲的直徑為0.4-0.7mm,加熱功率取5-10W。

輻射能量應大部分集中在待測組分特征吸收波段范圍內。這樣可以增加待測組分吸收能量,提高測量的靈敏度。適當地選擇光源燈絲材料和工作溫度可以實現這一要求。如鎳鉻絲在730℃時,其輻射光譜的波長主要集中在3-10μm范圍內,能滿足大部分氣體分析的要求。在實用中,燈絲電流是不能任意改變的。
通過多個氣室的紅外線要平行于氣室的中心軸線,否則,紅外線進入氣室后將發生多次反射而造成測量誤差。
不管用單光源還是雙光源,都必須經反射后的紅外線能平行于氣室的中軸線通過氣室,因而,反射鏡是理想的拋物面,而燈絲的體積應盡量小,以便接近于點光源。

燈絲的繞法有兩種,一種是螺旋形繞法,它的優點是比較近似點光源,但正面發射能量小。另一種是錐形繞法,它的優點是正面發射能量大,但繞制工藝比較復雜。目前使用的以螺旋形繞法為多。為了縮小體積,減少熱量損失,繞制的螺距要盡量小,以不至于造成層間短路為限。燈絲的繞制在螺旋形胎具上進行,繞好后還需要整形,然后再通入1.1-1.4倍的工作電流做連續幾天的老化處理,再從幾何形狀和電阻值中進行篩選,選出符合要求的,對稱的一對作為同一個儀器的光源。
用金屬絲繞制燈絲總是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已有采用半導體作為光源的。在激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時代,采用激光作為紅外線光源應該是十分理想的,它的原色性好,方向性好,輻射能量也大。加熱電源的功率可通過調整燈絲電壓進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