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后女性發生心源性猝死的相關危險因素
與心肌梗死和腦卒中不同,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危險因素目前還不明確,也很難去進行研究,其主要原因是SCD的定義不統一。在美國,每年有30-35萬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年發病率達0.1-0.2%。雖然SCD的發生率遠低于心肌梗死和腦卒中,但SCD造成的死亡卻占美國人口自然死亡的13%,約一半的冠心病患者表現為SCD,是美國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絕經后女性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也是SCD發生的高危人群,然而對于絕經后女性發生SCD的危險因素目前還不明確,一些研究表明,對于絕經后女性,現有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并不能預測SCD,且隨著冠心病危險因素得到明顯控制,男性患者SCD的發生明顯減少,而女性卻減少不明顯。據此,Bertoia ML等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臨床調查研究,旨在探討絕經后女性發生SCD的相關危險因素。
研究共入選161808名絕經后女性,入選時間自1993年至1999年,所有患者隨訪至2009年8月,主要終點時間為SCD,SCD定義為癥狀發生后1小時內出現的死亡或他人在1小時內見到無癥狀的患者的死亡,除外致死性非冠心病的患者。結果顯示:共有418例患者出現SCD,比例為0.024%。通過分析確定SCD發生的獨立預測因素有:高齡、黑種人、吸煙、壓力大、腰圍-臀圍比值高、白細胞升高、心衰病史、糖尿病、既往有心肌梗死、既往有頸動脈疾病和高血壓。人群歸因分數zui大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腰圍-臀圍比值高和心肌梗死病史。
通過該項研究可得出以下結論:除了傳統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外,絕經后女性發生SCD的危險因素還包括:黑種人、壓力大、腰圍-臀圍比值高、白細胞升高和心衰。接近一半的患者發生SCD前并未診斷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