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影響植物入侵性
當前,生物入侵已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是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入侵生態學尤其是與環境變化相結合,成為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雜志Biological Invasions 刊登了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入侵生態學組研究論文"Innate and evolutionarily increased advantages of invasive Eupatorium adenophorum over native E. japonicum under ambient and doubl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入侵生態學組以紫莖澤蘭原產地(墨西哥)種群、入侵地(中國)種群,以及本地近緣種白頭婆為材料,利用哀牢山生態站的人工氣候室,研究了三類植物對二氧化碳濃度倍增的響應差異,分析了紫莖澤蘭生物入侵性的來源,及其入侵性隨環境變化的演化。
研究結果表明,對大多數的生長性狀而言,入侵地紫莖澤蘭種群表現優于原產地種群,而原產地種群的紫莖澤蘭又優于本地近緣種,表明紫莖澤蘭既具有固有競爭優勢,又在入侵地發生快速進化,從而成為一種“超級”入侵者。研究同時測定了一類重要的含氮化防物質生氰糖苷的含量,發現在入侵種群內,該物質含量顯著低于原產地種群,表明紫莖澤蘭在入侵過程中的確降低了化學防御的氮投入。這進一步驗證了馮玉龍研究員提出的解釋植物入侵機理的“氮分配的進化假說”。
另外,研究發現,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三類植物的生長都有促進作用,且效果相當,所以單獨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可能并未加劇紫莖澤蘭的生物入侵性。但是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生態效應與其他環境因子,如氮水平等緊密耦合,因此后續研究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