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蝴蝶,漂亮的七星瓢蟲,都是人們贊美的對象。而事實上,昆蟲豐富的色彩,并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對于昆蟲自身而言,體色和斑紋在躲避天敵、求偶和適應環境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研究團隊利用家蠶進行研究發現,昆蟲體色的改變,有時會非常致命。該成果近日在學術期刊PNAS上在線發表家蠶剛孵化時形如螞蟻,故稱蟻蠶。正常蟻蠶體色為黑色,一種伴性赤蟻(sch,sex-linked chocolate)突變,純合型具有巧克力色的體色。由于該基因位于家蠶Z染色體上,所以雜合型只有雌蠶變成了巧克力色,而雄蠶仍然為黑色。然而,雌蠶“美麗變身"的代價十分慘重:失去了對高溫的耐受能力,遇高溫則會因不能孵化而死亡。為何顏色的改變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后果,其原因一直不明。ELISA試劑盒
該團隊劉春等通過定位克隆的方法,對該基因分離群體進行連鎖分析,zui后鎖定了sch突變基因所在區域。經過努力,zui終確定了該突變為家蠶編碼*羥化酶基因(Th,tyrosine hydroxylase)調控區域突變所致:在sch突變及等位致死突變中,兩個不同類型的轉座子分別通過重組替換和插入方式破壞該基因的轉錄調控序列,導致BmTh基因的表達量變化,降低了由*生成多巴的反應,zui終給家蠶帶來致命影響。ELISA試劑盒
該研究發現的*羥化酶是位于黑色素合成途徑中的*個關鍵酶。黑色素與其它色素一起構成了昆蟲,特別是蝴蝶豐富的斑紋和體色。劉春等人的研究還表明,家蠶Th基因突變位點所在的調控區域可能具有高溫應激功能,行使高溫刺激下增加基因表達量,以彌補因高溫帶來的酶活性損失的功能。這一結果暗示了自然界中昆蟲體色斑紋受環境因素等影響的一個重要機制,并對人們深層次認識昆蟲色素功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ELISA試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