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 )
摘要:
免疫酶聯吸收試驗( ELISA )于 1971 年分別由瑞典學者 Engrall 和 Perlmann 、荷蘭學者 Van Weeman 和 Schuurs 報道。其基本原理是把抗原或抗體在不損壞其免疫活性的條件下預先結合到某種固相載體表面;測定時,將受檢樣品(含待側抗體或抗原)和酶標抗原或抗體按一定程序與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形成抗原或抗體復合物;反應終止時,固相載體上酶標抗原或抗體被結合
相關專題ELISA免疫實驗技術
免疫酶聯吸收試驗( elisa )于 1971 年分別由瑞典學者 Engrall 和 Perlmann 、荷蘭學者 Van Weeman 和 Schuurs 報道。其基本原理是把抗原或抗體在不損壞其免疫活性的條件下預先結合到某種固相載體表面;測定時,將受檢樣品(含待側抗體或抗原)和酶標抗原或抗體按一定程序與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形成抗原或抗體復合物;反應終止時,固相載體上酶標抗原或抗體被結合量(免疫復合物)即與標本中待檢抗體或抗原的量成一定比例;經洗滌去除反應液中其他物質,加入酶反應底物后,底物即被固相載體上的酶催化變為有色產物,zui后通過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產物即可確定樣品中抗原或抗體含量。間接免疫酶聯吸收是測定抗體zui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將抗原聯接到固相載體上,樣品中待檢抗體與之結合成固相抗原 - 受檢抗體復合物,再用酶標二抗與固相免疫復合物中的抗體結合,形成固相抗原 - 受檢抗體 - 酶標二抗復合物,測定加底物后的顯色程度,對待檢抗體進行定性或定量測定(圖 7-1 )。
【材料】
1. 抗原:艾特利根瘤菌( Rhizobium etli )菌懸液(見實驗三);
一抗:兔抗艾特利血清(見實驗三),二抗: 辣根過氧化物酶( Horseradish Peroxidanse , HRP )標記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IgG )(購自中國軍事醫學*)。
2. 0.015M 、 pH 7.4 PBS , 鄰苯二胺( OPD )泡騰片溶液, 2mol/LH2SO4 。
3. 酶標板。
【方法】
1. 包被:將菌懸液放入 96 孔聚乙烯酶標板孔內,并加入生理鹽水 100 m l ,酶標板置濕盒中 4 ℃ 過夜,第二天取出,用 PBS (配方見附錄)洗滌 3-4 次后用封口膜封存, 4 ℃ 冰箱保存備用。設置陰性對照孔,孔內只加生理鹽水。
2.與一抗反應:在樣品孔和對照孔內加 1 : 4000 一抗 100 m l ,置濕盒 37 ℃ 保溫 1h ,傾去液體,用 PBS 洗滌 3-4 次。
3.與二抗反應:在樣品孔和對照孔內加 1 : 4000 羊抗兔 IgG 100 m l ,置濕盒 37 ℃ 保溫 3h ,傾去液體,用 PBS 洗滌 3-4 次。
4.顯色反應:在樣品孔和對照孔內加 H 2 O 2 溶解的 鄰苯二胺( OPD )泡騰片溶液 100 m l ,在暗處避光顯色 20min ,加入 2mol/LH 2 SO 4 終止反應。
【結果判定】
陰性對照孔為淡黃色,加入一抗的孔呈橙色,為陽性反應(圖 7-2 )。
【注意事項】
• 報被時間不少于 18 小時。
• 報被和溫育應將固相載體放在濕盒內進行。
• 洗板一定力求干凈,以保證實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