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葉綠素能捕獲紅外光
科學家從澳大利亞鯊魚礁的藍細菌中提取到了一種新的葉綠色——第5種葉綠素(被稱作葉綠素f),它能夠吸收紅光和紅外光。利用該新葉綠素,研究人員有望讓太陽能電池將更多的光能轉變為電能,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陳敏(音譯)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這種新的葉綠素,他們表示,這種新發現的葉綠素f展現了一種比其他類型葉綠素紅得多的吸收光譜,它能夠吸收波長范圍為0.7微米到0.8微米的近紅外光(紅外線的波長是0.77微米—1000微米,分近紅外、中紅外),這使得該葉綠素成為迄今所發現的zui紅葉綠素。
他們的發現提示,光合作用甚至可進一步延伸至紅外波段。研究人員說,這有望促進太陽能電池的發展。由于從太陽發出的光線中,有超過一半的光線為紅外線,太陽能電池板的制造者一直在研發各種新技術,以讓太陽能電池能夠吸收到紅光以外的光線。陳敏表示,大自然能夠通過對葉綠素進行如此簡單的修改來獲得更多的太陽光,為什么我們不照葫蘆畫瓢呢?
麻省理工學院的張曙光(音譯)則認為,它可以直接使用葉綠素來改進其正在研制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張曙光以前曾經嘗試過使用菠菜葉中的蛋白photosystem I來制造太陽能電池,該蛋白中包含有大約200多個能夠聚光的葉綠素分子。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詹姆斯·巴伯表示,將這種新葉綠素添加到太陽能電池上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擁有能吸收不同波長光線的不同類型葉綠素,太陽能電池就能夠捕捉到更大范圍的太陽光線,這對太陽能電池的設計和人造光合作用技術等來說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