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吉首市中誠制藥機械廠
【出處】出自于《草木便方》
【拼音名】Má Liǔ Yè
【別名】楓楊葉、柳樹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桃科植物楓楊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 C.[P.ste-roptera C.DC.var.sinensis Graebn]
采收和儲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除去雜質,鮮用或曬干。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殺蟲止癢;解毒斂瘡。主風濕痹痛;牙痛;膝關節痛;疥癬;濕疹;陰道滴蟲;燙傷;創傷;潰瘍不斂;血吸蟲病;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水外洗;乙醇浸搽;或搗敷。
【附方】1.治皮膚癬:鮮麻柳葉二兩。切碎,酒精斤,將麻柳葉投入酒中浸一星期后取用。用時,取一些棉花、該酒擦患處,日擦一、二次。或取葉煎水洗。(《閩南民間草藥》)2.治癢疹:麻柳葉、毛秀才、千里光、柳枝。煎水洗。(《四川中藥志》)1.治牙痛:麻柳葉搗絨,塞患處或噙用。(《四川中藥志》)④治腳趾濕爛(香港腳):楓楊葉搗爛,搽患處。(《湖南藥物志》)⑤治膝關節痛:楓楊葉、虎耳草。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各家論述】1.《草木便方》:涂爛瘡、湯火傷。2.《分類草藥性》:洗疥瘡、癬瘡。3.《四川中藥志》:殺蟲,解毒。涂湯火傷及久瘡,止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