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蘇州湛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實現生化占地大幅縮減的總氮處理方法
實現生化占地大幅縮減的總氮處理方法
(蘇州湛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 215300)
總氮的去除在幾十年的污水處理進程中仍以生物法占據主導地位,生物法以其較低的成本和穩定的效果等優勢得到大范圍的應用,并且,生物法可同步控制多項指標,包括污水中的氮磷、COD、SS等,末端的生化池可保證出水水質較物化出水更為清澈。
(某市某廠污水站)
如上圖所示,生物法的zui大的弊端是占地面積較大,根本原因是生物法的處理效率低,以對氮的去除效果而言,一方面脫氮能力僅為0.1kgN/m3,另一方面,實現這一脫氮效率的停留時間少則12h,多則30d。兩者綜合之下,污水以貯存方式長時間停留在污水站,造成廢水堆積,使池體容積在設計時不僅要容納實際生產水量,還要設計足夠盈余,以便應對緊急狀況。因此,縮減生化池容積的改進方向歸根結底是提高脫氮負荷。(脫氮負荷是指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微生物能夠消耗的氮素質量,單位是kgN/m3·d)
生化法提高脫氮負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菌種選擇與馴化:常規反硝化菌活性弱,耐受力差,容易在工業廢水的沖擊下死亡,對微生物進行長期馴化,物競天擇可使菌群提高耐受力,延長生理周期,活性的增強可提升微生物的代謝與繁殖能力,使微生物的可承受脫氮量隨之升高。
2.反應器結構:在傳統生化中,反硝化環節完成后產生的氮氣不溶于水,而堆積的污泥制約著氮氣的排出,氮氣的滯留又會占據微生物富集的空間,影響微生物的富集,如此惡性循環,使反應死區越來越多,污泥的可利用里越來越低。改進反應器結構,提高氮氣排放速率,可使反應器效率更高。
3.微生物富集模式:傳統活性污泥法中菌體吸附在污泥之上,隨污泥懸浮在水體之中,當污水進入池體時,懸浮污泥易被打散隨水流排出池體,一方面影響出水水質,另一方面減少了污泥有效利用率,目前的改善方式包括生物接觸氧化、生物移動床及生物固定床等。
在眾多改進工藝中,將各方面不足加以改進后即為湛清HDN工藝。
HDN工藝的脫氮效率經改造后高達2.0kgN/m3·d,占地面積縮減至10平方米以下,是污水處理中總氮去除工藝里冉冉升起的新星。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