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中的臭氣來源
閱讀:1677發布時間:2014-7-28
導讀:臭氣廣泛產生于工農業生產和市政污水、廢物處理過程,為了提高現場和周圍區域的環境衛生質量、減少二次污染,對臭氣進行有效處理,做到達標排放的工作已勢在必行。
臭氣的種類和特征
有臭味的氣體不但有我們很熟悉的硫化氫、氨氣等,還有很多無機或有機化合物,它們在一般情況下基本都是揮發性強的物質,給人的感官感覺在不同濃度下有所不同,有些惡臭氣體的嗅閾值極低。
臭氣的來源
空氣中的惡臭污染物來源很廣,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均能產生惡臭物質,市政污水、廢物處理廠也是臭味氣體的重要來源,這些物質刺激人的嗅覺器官,影響了現場工作人員和周邊設施的環境衛生,也降低了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
特別是以往的大型城市污水、廢物處理廠地處人員的郊外,但是由于市區不斷擴大,它們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污水處理廠的氣態二次污染物有成分復雜多變、有毒有害、動態負荷顯著以及排污顯著、近人群等特點,已經被列入工業廢氣污染的一個方面。
在污水處理廠的沉砂室、格柵間、初沉池、曝氣池、污泥濃縮池、消化池、脫水機房、干化廠等地都有氨、硫化氫、甲基硫等惡臭物質產生。比如因曝氣過程需充入并排出大量氣體;壓泥過程污泥被壓擠排氣,并與空氣接觸加快揮發。
舉例而言,如果日處理量10萬噸污水,按1:6水氣比例,曝氣需要60萬立方米,這樣大的氣量*排入大氣,形成巨大的氣溶膠,威脅了現場工作人員的健康與安全,而且在周圍難以消散
。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要收集氣體,如對曝氣池加蓋,利用風機或將曝氣池封閉利用曝氣壓力將氣體送入除臭設備,對于無法封閉的設施如壓泥車間,可用抽風機將氣體抽出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