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莞市唐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近地臭氧的“迷惑”易被忽視
臭氧層中的臭氧是在雷電、太陽高能射線輻射等自然條件下產生的。相對于高空臭氧,近地對流層臭氧主要來自工業和汽車尾氣中污染物的化學反應,危害人體、植物和農作物,是溫室氣體和形成城市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因子。
二氧化硫、PM 10等污染物,一般都是在早上、晚上很高。臭氧是化學反應過程產生的二次污染物。這種污染物一般在夏季5-9月份的下午兩三點鐘,太陽輻射zui強、溫度zui高時濃度zui高,對人體和生物危害zui大。作為二次污染物,臭氧需要在強烈陽光的條件下發生反應才能生成。而判斷光化學煙霧的一個標準就是臭氧超標。從直觀感受上,發生光化學煙霧臭氧有時可以看到顏色,但有時根本看不到。東莞環保專家提醒這意味著,即便是晴天,也有可能臭氧濃度超標。近地臭氧的這種‘迷惑’,讓公眾往往忽略了對它的關注。鑒于臭氧的特性,實際上它屬于季節性污染。事實上臭氧污染長時間以來被人們忽視。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對臭氧的認識和其危害就長時間停留在表面階段。而將治理重點放在二氧化硫、粉塵等一次污染物上。對PM 2.5也是近一兩年才引起公眾關注的,然而對于另一主要污染物臭氧,社會各界的認識都很不夠。
臭氧(濃度)在原來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里面就有,是一小時平均臭氧指標。但是,除了搞一些科學研究之外,基本上沒怎么執行。臭氧是沒有進入到考核指標的,好多地方都沒有這樣的檢測。zui近一些年,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各國都在研究臭氧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表明臭氧對人體稍微長期暴露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稍微長一點的時間周期的平均時間周期,就設定為8小時。令人欣喜的是臭氧被忽視多年后,2012環保部新出臺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臭氧污染納入其中。在新標準中不但保留了1小時的標準限制,同時也把8小時平均濃度指標放進去,作為臭氧監測的兩個指標。這兩個指標納入進去是非常必要的,多年來我們的研究表明,在我們國家,地面臭氧的濃度是在逐年上升的。如果再不控制的話,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如何控制臭氧濃度,要從前提物上進行控制。其實我們現在控制P M2 .5前提物,也是在控制臭氧的前提物,因為這兩個的前提物是重合的,一個是氮氧化物,一個是揮發性的有機污染物。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控制PM 2.5的前提物,也會對控制臭氧濃度起一定作用。
搜索關鍵詞: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東莞噪音治理 東莞粉塵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