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的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同位素豐度與原子量委員會(IUPAC CIAAW)會議上,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分析所王軍創新團隊建立的硒同位素豐度校正質譜法測量工作被評為*測量,采用該方法測量的硒原子量(78.971(8))被采納為新的硒原子量標準值。
此次新的硒原子量測量采用了近年*的同位素測量方法——校正質譜法,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比原有標準提高了兩個數量級。
硒原子量測量是通過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現代計量基準研究》課題“同位素豐度基準的研究”完成的。經過4年的努力,課題組在建立硒同位素測量能力和計量基、標準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建立了硒同位素校正質譜測量方法;測量了來自美國、中國、比利時等地的7種高純硒樣品的同位素豐度組成及其原子量,研制了11 種硒同位素比值溶液*標準物質(GBW04447-GBW04457),*了國內外硒同位素計量標準的空白;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了5 項硒同位素校準與測量能力,目前已在*關鍵比對庫BIPM KCDB中公布。
據了解,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是我國開展原子量測量研究工作zui早和測量元素zui多的單位。硒原子量是王軍創新團隊繼1989 年開展原子量測量研究工作后第9 個被采納的原子量測量結果,其他8 個元素分別為銻、銪、鈰、鉺、鏑、鋅、釤和釹。
元素的原子量是自然科學中的基本常數,原子量測量對化學學科的發展具有基礎性促進作用,同時也是其他一些重要基本常數的數據來源和基礎,如阿伏伽德羅常數、法拉第常數等。原子量的測量從一個方面標志著國家的綜合科技水平,此次硒原子量測量結果被采納,再次證明了我國在同位素計量研究方面的實力。硒有6 種同位素,并以多種不同的化學形態和氧化還原轉換形式存在于生態環境、人體和動物體內,使硒同位素成為生態環境、地球化學和生物發展進程研究中很好的示蹤劑,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由于硒元素的難電離、形態復雜、測量中干擾因素多等問題,使得硒同位素的準確測量一直難以實現。硒同位素質譜測量方法和相關計量標準的建立,為相關測量量值的溯源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為硒同位素技術廣泛和深入的研究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