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烏魯木齊市被動式建筑交流培訓會”上,記者了解到,中德技術合作的“幸福堡”綜合樓被動式建筑將于2014年完工,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疆乃至西北地區*個以德國標準建造的被動式建筑。
“幸福堡”項目位于烏市幸福路,動工于2012年5月,是一項被動式建筑示范工程,斥資3400萬元,建筑面積7791平方米。
“幸福堡”的外墻保溫層傳熱系數約為常規節能建筑的1/3,窗戶的傳熱系數比常規節能建筑低50%以上,過濾排除空氣時還可保留75%以上的熱量。
此外,“幸福堡”還通過太陽能應用、新風余熱回收、遮陽、立體綠化等節能措施,大幅降低建筑能耗,節能率達到85%以上,僅為常規公共建筑能耗的20%左右。
目前,我國僅有上海漢堡之家等個別工程按照德國被動式建筑標準建造。“幸福堡”建成后,將成為烏市乃至全疆超低能耗建筑的*。
據了解,雖然目前烏市被動式建筑需要額外投入成本約20%到30%,但隨著規模的推廣,將有望降低至10%。
被動式建筑是一種不需要“主動供熱制冷”的房屋,幾乎不需要外界能源,以非機械電氣設備干預手段實現建筑能耗降低,例如,在建筑規劃設計中通過對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陽的設置、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技術、利于自然通風的建筑開口設計等方法降低建筑所需的采暖、空調、通風等能耗。
由于被動式建筑中污水、空氣中80%以上的熱量都會通過熱回收系統進行回收,大限度地防止熱損失,又能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基本可以實現冬夏恒溫。據了解,當室外溫度低至-8℃時,被動式建筑在沒有供暖的情況下,室內溫度仍然可以保持在21℃。
據了解,歐盟規定,從2020年起,歐盟部分地區的公共建筑只允許按照被動式建筑房屋的標準建造。
目前,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建筑總能耗已達全國能源總消耗量的約為43%。龐大的建筑能耗,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巨大負擔,因此建筑行業全面節能勢在必行。
“十二五”期間,我國計劃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將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
然而這并非易事,烏市建委主任助理何鋒表示,實現綠色建筑的推廣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由于公共建筑的總能耗是普通居住建筑的4到5倍左右,因此,烏市的綠色建筑要從降低公共建筑的能耗抓起。
為此,烏魯木齊出臺了《關于加強烏魯木齊市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方案規定,在公共建筑節能監管方面,不同類型建筑將面臨不同的能耗定額標準,能耗方面向來“不拘小節”的公共建筑,今后也要面臨能效公示與超定額加價“兩座大山”。
2013年,烏魯木齊將完成100棟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監測和統計工作;研究制定烏市新建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技術規程。
2014年起,將逐步對烏市新建、改建、擴建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安裝建筑能耗分項計量裝置,實現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方案還明確規定,將實施采暖費撥付改革。試點改革公共機構采暖費包干撥付制度,對符合供熱計量條件的各級財政撥款單位公共建筑推行供熱計量收費,采暖費實行“節約歸己、超支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