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癌胚抗原(CEA)ELISA試劑盒
1.檢驗目的
檢測血清CEA主要是用于空腔臟器如胃腸道、呼吸道、泌尿道的腫瘤診斷,還可作為手術療效、是否轉移和監測復發的指標;另外在某些良性病變中也會輕度升高,如酒精性肝病、膽道疾患等。
2.方法原理
采用ELISA雙抗體夾心法:向抗CEA抗體包被的聚苯乙烯反應板微孔內加入待檢標本,再加酶標記抗CEA抗體,加入酶底物顯色,用終止液終止反應,測定吸光度值,測定光密度,查標準曲線,計算待測標本中CEA含量。
3.性能指標
此方法快速簡便、特異性強、檢測靈敏度度0.5ng/ml。
4.標本收集
4.1標本類型:靜脈血或動脈血的血清或血漿標本均可作為檢測標本(抗凝劑可用*、*、ACD、CPDA-1或EDTA,抗凝劑的質量應符合化試藥品要求——化學純或分析純,使用的比例以廠家推薦為準);其他體液如尿液、唾液、精液、羊水、胸水、腹水、乳汁等體液可以作為檢測標本,但加熱滅活的血清和血庫的庫存血則不宜作為檢測標本。
4.2標本留取:以空腹為宜,收到標本后立即離心留取血清或血漿(凝固血應待其充分凝固后收集血清),不能有殘留的紅細胞、纖維蛋白絲,使用肝素治療的病人宜在肝素治療前抽血。
4.3標本保存:留取的標本在3小時內檢測,不能立即檢測的應放置于2-8℃zui長達14天(可以含有凝塊但要密閉以防蒸發),或者-10℃zui長達14天(不能反復凍融也不能含有凝塊和紅細胞)。
4.4標本容器:盛放標本的容器必須為潔凈的*、玻璃試管、一次性的不同規格的塑料離心管
4.5標本外送:如涉及到需要外送的標本,必須以規定的容器(0.5ml塑料離心管)存放并密封,并根據郵寄規則和要求進行包裝,運送時還要放入冰袋(2-8℃)或干冰(-10℃)由專人運送至地點接收人。
4.6拒收標本:凡與4.1-4.5所述內容不符的標本,檢驗人員應向臨床或就診者說明拒收標本的原因,并提出解決的方案或建議。
5.分析系統
5.1分析儀器:為美國BIO-RAD公司提供的MODEL550型酶標儀,儀器校準請參見儀器操作規程。
5.2分析試劑:為鄭州博賽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的配套的CEA試劑盒,規格為48test/盒,2-8℃貯存,有效期12個月;在效期內使用試劑。
5.3質控試劑:為上為鄭州博賽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的配套的CEA試劑盒中所附帶的陰、陽性對照,2-8℃貯存,有效期12個月每月一次質控小結,失控要有記錄及糾正的結果。
6.操作方法
6.1樣品孔加入待測血清50μl,每孔加入1滴酶結合物。
6.2充分混勻,封板,置37℃孵育60分鐘。
6.3手工洗板:棄去孔內液體,洗滌液注滿各孔,靜置5秒,甩干,重復5次后拍干。洗板機洗板:選擇洗滌5次程序洗板后拍干。
6.4每孔加顯色劑A液、B液各1滴,充分混勻,封板,室溫避光反應10分鐘。
6.5每孔加2滴終止液終止反應。
6.7用酶標儀讀數,數值取波長450nm(建議使用雙波長的酶標儀比色,參考波長630nm),先用空白孔校零,然后讀取各孔OD值。
7.質量控制操作程序
7.1每次實驗設陰性、陽性各2孔,并設空白對照1孔隨常規標本一起檢測。
7.2質控結果登記到本年度的“免疫室定性檢測項目室內質控登記表”。
7.3一旦發現失控,應即時查找和分析原因,并在該結果欄作詳細的批注和記錄解決的過程;失控情況處理及原因分析詳見8“失控處理”。
7.4每月進行質控小結。并將原始數據打印和存盤留檔。
8.失控處理操作程序
8.1失控情況處理:操作者在分析質控結果時,如發現質控違背了控制規則,應填寫失控報告單,上交專業室主管(組長),由專業室主管(組長)做出是否發出或重測與質控品相關的該批次病人標本檢驗報告的決定。
8.2失控原因分析:失控信號的出現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誤、試劑、對照物的存貯條件改變、儀器維護不良以及采用的質控規則、控制范圍、一次測定的質控標本數等等。失控信號一旦出現就意味著與測定質控品相關的該批病人標本報告可能作廢,此時首先要查明導致失控的原因,是對照物本身的原因還是對照物以外的原因。如是對照物以外的原因則應判為真失控,與對照物相關的同批次病人標本重新檢測;如是對照物本身的原因,則判為假失控,與對照物相關的同批次病人標本不必重測,可以發出報告。當失控信號出現時,可以采取以下步驟去尋找原因:
8.2.1立即重測同一對照物。此法主要用于查明人為誤差,每一步都應該認真仔細的操作,以查明失控的原因;另外,這一步還可以查出偶然誤差,如是偶然誤差,則重測的質控結果應在允許范圍(在控),可以認為該批次的病人標本不必重測。如仍不在允許范圍則可以進行下一步。
8.2.2新開一瓶對照物,重測失控項目。如果新開的對照血清結果正常,那么原來那瓶對照血清可能過期或在室溫放置時間過長而變質,或者被污染,此時可以認為該批次病人標本不必重測。如仍不在允許范圍則可以進行下一步。
8.2.3進行儀器維護,重測失控項目。檢查儀器狀態,檢查光源是否更換,對儀器進行清洗維護,然后再測質控品,如在控,則說明是儀器原因,該批次的病人標本應重測。如仍不在允許范圍則可以進行下一步。
8.2.4更換另一試劑盒,重測失控項目。檢查試劑是否過期或貯存環境,更換試劑盒重新檢測對照物,如在控則說明試劑存在問題,該批次病人標本應重測。如仍不在允許范圍則可以進行下一步。
8.2.5請專家幫助。前4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結果,如果其他同類型檢驗項目在控,則需要試劑廠家尋求技術幫助;如果其他同類型項目也失控,則需要與儀器廠家工程師取得了。
9.注意事項
9.1從冷藏環境中取出的試劑盒內全部瓶裝試劑及待測標本所需微孔反應條應置37℃平衡30分鐘后方可使用,余者應及時封存于冰箱中以備后用.在平衡試劑的同時,待測標本應需置平衡30分鐘后再行測試。
9.2使用前試劑應搖勻,并棄1~2滴后垂直滴加。
9.3封片不能重復使用。
9.4結果判斷需在反應終止后10分鐘內完成。
9.5不同批號的試劑不能混用。
9.6待測標本不可用NaN3防腐,腐爛如需稀釋標本,請用小牛血清稀釋。
9.7本試劑盒應視為有傳染性物質,請按傳染病實驗室檢查規程處理。
10.結果計算
10.1 目測:若被測定孔顯色淺于或等于5ng/ml對照孔可判為≤5ng/ml或陰性。
若被測定孔顯色深于5ng/ml淺于20ng/ml可判為>5ng/ml或弱陽性。
若被測定孔顯色等于或深于20ng/ml對照孔可判為≥20ng/ml或陽性。
10.2 比色:測定孔OD值與對照孔OD值比較判斷結果。
11.警告值
11.1當測定管OD值略大于對照孔OD值時一般視為低濃度區或灰區。
12 結果解釋
12.1若被測定孔顯色淺于或等于5ng/ml對照孔可判為≤5ng/ml或陰性。
若被測定孔顯色深于5ng/ml淺于20ng/ml可判為>5ng/ml或弱陽性。
若被測定孔顯色等于或深于20ng/ml對照孔可判為≥20ng/ml或陽性。
12.2對處于灰區或可疑標本,應重復檢測或進一步做確證試驗。
12.3對于假陽性結果的原因可能有:血清標本中含有顆粒性物質(紅細胞)或纖維蛋白絲、前一份血清標本含有高滴度的CEA使得在加樣時存在攜帶污染、非特異性反應存在。
12.4診斷胃腸道、呼吸道、泌尿道的腫瘤等惡性腫瘤等情況時,CEA檢測必須同時結合其他血清標志物及病人的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判斷。
12.5由于靈敏度的局限性,對含極低濃度CEA(低于檢測限)的標本不能檢出而出現假陰性,或感染正處于早期的窗口期。
12.6對于其他體液標本和血庫庫存血的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參考。
12.7對于反復凍融的血標本或含有顆粒性物質的血標本應離心后再進行檢測。
12.8肝素治療病人的血標本可能由于部分凝固而存在潛在的纖維蛋白絲,因此可能產生錯誤的結果。
13.安全防護
13.1對任何一份標本(包括質控品、標準品及檢測試劑等)都應視其為具有傳染性,操作人員在工作時應戴乳膠手套、穿工作服。
13.2一旦發生標本容器劃破手或身體、液體濺進眼睛等粘膜處,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同時向上級醫師或科領導報告,必要時施以丙種球蛋白預防。
14.常見的誤差源
14.1儀器原因:儀器的性能、儀器的校準等。
14.2試劑原因:試劑過期、定標液過期等。
14.3標本原因:標本處理、收集不符合要求等。
14.4人為原因:結果填寫錯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