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專業委員會
成立大會在雄安新區隆重召開
7月26日,由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的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在雄安新區成功召開。
會議現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王瑋,中國建科副總裁劉志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駐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志新,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蔡成軍,特邀嘉賓國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周昌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堅,標準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魏巍,標準院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兵,以及來自全國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領域的科研院所、
設計單位、高校及企業的領導、專家、代表等100多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標準院副總工程師吳曉暉主持。
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王瑋在講話中強調,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
新能源產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政策推動氫能產業發展,他對專委會工作提三點建議:一是聚焦頂層設計,構建與國家“雙碳”戰略、安全底線、韌性城市建設深度耦合的標準體系,堅守安全紅線;二是深化產學研用融合,突破儲運、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夯實標準的科研與實踐基礎;三是鼓勵先行先試,發揮團體標準優勢,推動跨領域技術協同與場景創新。
王瑋司領導講話
陶文銓院士在講話中指出,氫能作為一種零排放、高能量密度、易于儲運且應用靈活的二次能源,其獨特價值已得到廣泛認可,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支撐。儲能同樣是能源轉型的核心環節,國家高度重視儲能領域發展,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恰逢其時。這不僅搭建了統一的協作平臺,更構建了產學研用的紐帶,將為解決行業痛點、推動規范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陶文銓院士表示,結合行業需求與自身定位,委員會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聚焦前沿技術,推動關鍵突破。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攻關核心技術難題:如降低電解槽成本、提升
燃料電池壽命等,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二是推進工程實踐,打造示范標桿。在數據中心、工業園區等場景,推動氫能與儲能融合應用的工程落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路徑。例如,結合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7月8日發布的《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在零碳園區中探索儲能與氫能的協同模式。三是完善標準化體系,筑牢發展基石。標準是工程的底線、創新的起點,委員會將依托平臺,聚焦關鍵設備、系統集成、安全應用等領域,制定高水平標準,構建系統完善的標準化體系,提升行業效率、降低工程風險。四是加強技術交流,促進內外聯動。組織國內國際多層面的技術交流活動,既要推動國內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也要助力我國氫能與儲能標準走向國際,實現與國際接軌。
陶文銓院士強調,氫能與儲能的規模化發展,從技術突破到工程落地,從示范推廣到產業成熟,離不開產學研用的深度協同,更離不開標準化工作的長期堅持。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在全體委員的共同努力下,本專業委員會必將為我國氫能應用與儲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應有之力。
陶文銓院士講話
劉志鴻副總裁在致辭中指出,推進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標準化建設是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抓手。成立專委會,是進一步以標準體系統籌氫能制、儲、輸、用各環節,助力建設安全、高效、綠色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舉措。中國建科將深入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匯聚集團技術力量,支持依托單位做好專委會工作。
劉志鴻副總裁致辭
張志新秘書長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成立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專委會對工程建設標準化和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簡要介紹了協會近年來在團體標準編制、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當前重點推進的“四化協同”(高質化、體系化、數字化、國際化)戰略。希望專委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標準在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
張志新秘書長講話
魏巍董事長指出,當前,全球氫能產業鏈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變革與多元化發展,我國已將氫能產業置于國家能源戰略的突出位置,而這一新興領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科學完備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標準是產業發展的“技術基石”與“市場準則”,此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批準設立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專委會,正是為了推動構建一套覆蓋全產業鏈、跨領域協同、兼具前瞻性與兼容性的標準體系,對行業規范化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標準院作為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的核心骨干企業,以“標準、設計、研究”三大基礎業務板塊為核心,已形成覆蓋建筑、能源等多領域的標準研制能力,為氫能與儲能在工程領域的落地積累了實踐經驗。標準院將充分調動院內優勢資源,為專委會的學術交流、標準研制、技術推廣等核心工作提供堅實的平臺保障與組織支持,絕不辜負各位領導和全體委員的期望。
魏巍董事長致辭
吳曉暉代表專委會籌備工作組向大會作籌備工作情況匯報,介紹了成立專委會的背景意義、籌備過程以及第一屆委員會組成情況。
吳曉暉副總工程師匯報籌備工作情況
會上宣讀了協會關于同意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專委會第一屆委員會負責人候選人人選的批復,吳曉暉宣讀選舉投票結果。會議通過投票方式,選舉陶文銓院士為主任委員,李兵為常務副主任委員,李印實、張波、郭航、張彥虎、潘志灝、吳登國、王仲、丁洪元、董偉、田紅梅為副主任委員,吳曉暉為秘書長。
王瑋司領導、張志新秘書長分別為陶文銓院士、李兵副總經理頒發主任委員及常務副主任委員證書
頒發副主任委員及秘書長證書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堅圍繞氫能與儲能技術分享了發展現狀、挑戰及前景。針對發展現狀和難點,提出如下建議:突破儲能核心技術,尤其是長時儲能,完善市場機制;氫能需政策支持,推動認證體系建設,加強全產業鏈研發及跨領域標準協同。
劉堅副主任作主旨報告
大會同期召開了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專委會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專委會秘書長吳曉暉主持會議。經主任委員提名,會議審議通過了李楠、張林振、顧盼、余學娟為專委會副秘書長。魏巍、蔡成軍為副秘書長頒發證書。會議審議通過了委員會制度建設文件和第一屆委員會工作要點等相關文件。
魏巍董事長、蔡成軍副理事長為專委會副秘書長頒發證書
中煤能源(雄安)有限公司籌建組負責人董偉作為委員代表作了主題為《煤氫聯動創新,融合協同發展》的發言,強調了中煤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領域的積累,結合雄安新區的創新基因與政策優勢,中煤能源將以“工程必定有我”的擔當,走好煤氫協同發展之路,為能源結構轉型與新型能源體系構建貢獻力量。
董偉委員發言
偉潤(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邵浪作為委員代表發言,介紹了新疆當地的儲能布局,在新疆當地已投產的儲能項目的運行現狀。新疆當地對于光伏發電、算力中心的產業支持。
邵浪董事長發言
大會還同期召開了氫能和儲能標準化學術交流會。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委員會副秘書長張林振主持。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蔡成軍介紹了協會“高質化、體系化、數字化、國際化”發展戰略,提及協會40年標準化工作歷程、2400余項發布標準及18類典型案例,建議專委會開展氫能與儲能標準體系研究。
蔡成軍副理事長作主題報告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李印實探討制氫技術(堿性、PEM、SOEC電解槽)的優缺點與挑戰,分析長時儲能技術(如液流電池),強調氫能在大規模儲能中的潛力及標準對儲運的關鍵作用。
李印實教授作主題報告
北京工業大學褚鳳鳴教授分享人工智能在液流電池中的應用,包括多場耦合模型、流道優化、健康狀態預測等,提升電池性能與效率。
褚鳳鳴教授作主題報告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葛志偉介紹熱化學儲能與氫基儲能,結合多能融合場景,指出標準對技術安全應用的重要性。
葛志偉研究員作主題報告
同楊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志灝分享同楊低碳在零碳園區的實踐,涉及綜合能源系統中氫能與儲能的應用及項目的經濟、環境等價值。
潘志灝董事長作主題報告
本次大會的成功召開,標志著我國氫能應用與儲能設施的標準化體系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委員會將做好氫能應用和儲能設施工程領域標準的組織建設工作。在國家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良性發展機制支撐下,制定和完善該專業領域的有關技術標準。促進該領域內的技術交流和推廣、協同創新,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