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生態環境標準
《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廢物庫運行管理技術規范》(HJ 1417-2025,以下簡稱《標準》),自2025年9月1日起實施。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就《標準》制定背景、制定原則、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標準》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均對放射性廢物管理提出了要求。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廢物庫(以下簡稱廢物庫)主要用于貯存核技術利用產生的廢舊放射源和放射性廢物,是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廢物庫運行單位在放射性廢物(源)收貯和廢物庫管理工作中,尚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為落實法律法規要求,規范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廢物庫的運行管理工作,確保廢物庫安全有效運行,保障核技術利用行業健康發展,我部制定該《標準》。
問:《標準》制定的原則是什么?
答:一是強調協調性。以我國輻射安全法律法規為主要依據,與現行標準、規范相協調?!稑藴省酚袡C銜接了我部2022年出臺的《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廢物庫選址、設計與建造技術規范》(HJ1258-2022),同時借鑒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相關安全標準和技術文件,與國際上放射性廢物管理理念和要求一致。二是突顯保安全。重點保障廢舊放射源和放射性廢物貯存安全、廢物庫環境安全及收貯工作人員安全。三是滿足實用性。各項規定既滿足當前管理的實際需求,又綜合考慮核技術利用行業發展特點和趨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標準的可操作性。
問:《標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標準》對廢物庫運行管理技術要求做出了詳細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廢物包(廢源包)的屏蔽性能和輻射水平等作出總體要求,并根據廢舊放射源和放射性廢物的特性,分別對廢源包和廢物包的接收準則作出規定。二是明確入庫操作要求。對工作人員數量、進庫前通風換氣、收貯工作記錄、廢物容器標牌信息、臺賬信息更新等作出規定。三是細化廢物庫運行要求。對安防系統運行維護、輻射
環境監測、庫內分區管理、二次污染物和廢水的處理、應急預案、清潔解控和清庫等作出細化規定。
問:《標準》實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
答:本《標準》的實施可有效規范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廢物庫運行管理,有利于保護工作人員和公眾健康,滿足公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進一步促進核技術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問:如何保障標準落地實施?
答:為保障標準的順利實施,擬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標準宣貫工作。加大宣貫培訓力度,通過、官微等多種方式做好標準解讀,組織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廢物庫運行單位開展培訓。二是開展監督執法,生態環境部門依照標準規定,開展監督執法,督促廢物庫運行單位進一步規范廢物庫運行管理。三是積極回應輿論關注熱點,及時解決標準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供稿 | 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
編輯 | 張石燕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就《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廢物庫運行管理技術規范》(HJ 1417-2025)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