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反映生態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24年行業評述和2025年發展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本文為《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行業評述和2025年發展展望》,作者為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劉莉,蘇藝。
2024年行業評述
2024年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年,環境影響評價行業持續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認真落實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落實國務院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決策部署。為進一步深化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強化環境影響評價源頭預防作用,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標準規范和持續深化改革的重要文件,在推進法規制度建設的同時,持續加強對基層的“穿透式”、常態化監管,以提高環評文件質量,促進源頭預防體系效力。
01 #主要政策標準#
2月,生態環境部與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推動民用運輸機場綠色發展的通知》(環環評〔2024〕13號),提出依法做好規劃和選址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深化和規范機場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嚴格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要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監管。
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明確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機制建設、實施應用、監督考核和組織保障全鏈條制度體系,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我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4月,生態環境部印發《排污許可管理辦法》(部令第32號),規范排污許可證申請與審批工作程序,全面落實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強化排污單位主體責任,推動排污許可制度落地執行。同時推動排污許可制銜接融合環評、總量、生態環境統計、污染源監測、排污權管理、土壤污染隱患排查等相關環境管理制度。
5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試行)》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24〕200號),進一步規范火電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要求,推動協同減污降碳技術措施示范應用,促進火電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指南》規定了火電行業建設項目開展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工作流程、內容、方法和技術要求。
7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暫行規定》(環環評〔2024〕41號),明確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制定發布、實施應用、調整更新、數字化建設、跟蹤評估和監督管理等工作要求,旨在建立健全分區管控全鏈條管理規定,并通過開展成效評估,推動成果落地。
7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公路建設項目》(HJ 1358—2024)(公告2024年第13號)。此次導則的出臺,針對公路項目環評中存在的噪聲預測模型采用參數不一致、評價重點不突出、生態及噪聲防治措施不明確、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等新要求未納入評價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進一步規范公路項目環評工作,統一管理尺度。
9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工作的通知》(環環評〔2024〕65號),旨在統籌優化環評分級分類管理,實現環評分級管理與基層管理能力更相適應,生態環境影響重大項目由部省兩級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實現環評分類管理與排污許可制度更好銜接,污染影響類建設項目環評數量大幅壓減,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規劃環評對項目環境準入的指導作用,持續增強環評信息化支撐,持續提高環評文件質量,顯著提升源頭預防體系整體效力。
1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印發〈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的通知》(環環評〔2024〕79號),明確提出深化排污許可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四大板塊”“十六方面”內容,旨在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實現固定污染源“一證式”管理,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02 #行業發展情況#
(1)環評文件審批
2024年全國共審批項目環評文件12.9萬個,同前兩年基本持平。近三年全國審批及編制環評文件數量見表1。
表1 近三年全國審批及編制環評文件數量統計

(2)環評編制單位及人員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建立誠信檔案的編制單位共計6800余家,在信用平臺登記誠信檔案的編制人員73838人(其中環評工程師19641名,占比26.6%),狀態為注銷的共計18734人(其中環評工程師1802人)。總體看,環評編制單位與環評工程師注冊數量仍較大,同時數據顯示有10%左右的環評工程師和20%左右的從業人員主動或被動注銷。
(3)持續推進環境影響評價改革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持續深化環評改革,2022年、2023年連續出臺《關于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等改革文件,加強宏觀尺度源頭預防,大力推進污染物區域削減,推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環評改革取得進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基層審批數量較大、制度疊床架屋、環評機構亂象等新的突出問題。2024年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環境影響評價改革的通知》,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提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舉措,以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
(4)持續高壓態勢打擊環評弄虛作假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以“零容忍”態度重拳打擊環評弄虛作假,持續推動健全環評質量控制制度,打好信用管理、行政處罰、行刑銜接組合拳,筑牢綠色發展防線。繼2023年5月和9月山東錦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展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評造假案宣判,2024年推動河北悅朗環評造假案進入法院審理程序,并組織拍攝錦華案、展航案兩個警示片,組織加大宣傳教育和震懾力度。
生態環境部同步強化信用監管,構建“黑名單”與跨地區懲戒機制,累計將550余家環評單位、540余名從業人員列入限期整改或失信名單,依托智能復核系統實現全國環評文件動態監管,環評市場逐步邁向“一處失信、全國受限”的誠信新格局。
(5)環境咨詢(環保管家)服務認證情況
自2020年7月20日正式啟動環境咨詢(環保管家)服務認證一級試點工作以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開展184次認證服務,2024年獲證單位25家,目前有效持證單位84家。
2025年發展展望
2025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生態環境系統要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自覺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會議提出要堅持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首先要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高水平保護體系,更加注重源頭防控、精準管控、規范引領、市場引導和科技賦能。
在環評行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背景下,一方面審批權限進行統籌優化調整,分級分類更加科學,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規劃環評對項目環境準入的指導作用,污染影響類建設項目環評數量將大幅壓減。另一方面,AI的快速應用將大幅提高環評編制和審批效率,制度成本進一步降低。同時,打擊環評弄虛作假對環評行業起到了警示和規范作用,遏制了市場亂象。預期環評改革試點工作取得成果后,將呈現建設項目環評業務量明顯下降、智能化審批效率更高、環評文件質量進一步提升、從業單位和人員深度整合的新局面。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環境影響評價行業要積極面對機遇和挑戰,堅定改革信心,激發生機活力,服務高質量發展。
來源:技術部、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
原標題:2024年環評行業評述和2025年發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