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等要求,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制定實施《工作方案》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具體行動。《工作方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鞏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成效,推動提升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強化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范,著力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工作方案》明確了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的工作范圍、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及保障措施。通過實施整治,2024年年底前,沿黃河省(區)化工園區和國家級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達標運行,污水管網質量和污水收集效能明顯提升。2025年年底前,其他各類園區基本實現上述目標。
《工作方案》要求:一是建立問題清單。全面摸清園區污水收集、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園區環境管理、化工園區初期雨水收集處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建立問題清單。二是開展整治銷號。存在問題的工業園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實行“一園一策”,明確整治任務和時限要求,對完成整治任務的及時予以銷號。短期內難以完成整治的,明確分階段整治任務。三是實行動態管理。涉及園區合并、升級、設立或撤銷的,以及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及時通過信息系統更新有關信息。生態環境部通過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監督檢查等方式,對重點園區開展指導幫扶,核實工作進展,將發現的重大問題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現場調查拍攝范疇。四是打造標桿。以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和化工、電鍍、造紙、印染、食品等主要涉水行業所在園區為重點,推動初期雨水、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分質分類處理,加強工業廢水綜合毒性管控能力建設和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實施化工企業污水“一企一管、明管輸送、實時監測”,有效防控環境風險。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強指導,探索行之有效的工業園區管理模式,推薦優秀案例,加強宣傳推廣。
《工作方案》強調,要加強組織協作,做好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與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化工園區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排污許可等工作銜接,統籌相關部門在污水管網維護改造、園區循環化改造、化工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資金,明確責任,形成合力。要結合生態環境科技幫扶工作,加大指導服務力度,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要實行信息公開,主動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信息,接受群眾監督舉報,及時回應社會熱點問題。
工業園區水污染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熱點問題,工業廢水偷排、直排等新聞也頻頻登上業內新聞報道。生態環境部、各級環保督察組多年來也一直密切關注工業園區水污染處理問題。
近期,生態環境部印發的《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為《工作方案》),將深入推進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就目前來看,《工作方案》的發布將對工業園區水污染治理市場的釋放帶來何種機會?這些機會又分布在哪里?
01
多年來,工業園區水污染問題一直被關注
工業園區水污染治理問題頻頻發生
多年來,工業園區水污染治理一直被媒體和相關部門密切關注。
早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第一批典型案例中,工業廢水處理問題頻頻發生。其中,有群眾舉報中國有色礦業集團下屬大冶有色公司冶煉廠污染嚴重,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7次約談或發函督促整改,但只采用向沉淀池投加鐵粉和雙氧水的應急措施進行“整改”,未解決設施建設不規范、雨污管網老舊破損等根本性問題。
云南省昆明市,某紙廠偷排污水的污染物中色度、懸浮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均超過規定排放標準,其中懸浮物超過國家排放標準864倍,化學需氧量超過地方排放標準654倍。
2022年6月,永嘉公安發布一則污水池內暗鋪自來水管,一污水廠和三方企業合謀,非法排放2000余噸工業廢水的案例。工業廢水面臨非法直排、混排、和三方公司串通弄虛作假等案例不勝枚舉。
政策相繼出臺,引導工業廢水處理市場逐級釋放
針對這一現狀,相關部門也相繼發布工業廢水處理各類政策,引導工業廢水處理市場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如2019年,住建部、生態環境部、發改委提出《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中提出,工業聚集區應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要求可能影響城鎮污水廠出水穩定達標的工業企業要限期退出。
2022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將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全面啟動沿黃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
7月2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再次表示,將鞏固和提升水環境質量,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全面啟動沿黃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
此次,生態環境部印發的《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是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治理工作正式開展的信號。
02 9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治理戰役打響,將釋放哪些市場?
工業廢水處理是否具有市場,答案是肯定的。頭部企業依靠敏銳的市場嗅覺,朝著工業廢水領域開拓發展業務。那么此次生態環境部印發的《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將會釋放出哪些市場機會呢?
《工作方案》明確了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的工作范圍、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及保障措施。通過實施整治,2024年年底前,沿黃河省(區)化工園區和國家級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達標運行,污水管網質量和污水收集效能明顯提升。2025年年底前,其他各類園區基本實現上述目標。
進一步,從《工作方案》要求來看:
一是建立問題清單。全面摸清園區污水收集、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園區環境管理、化工園區初期雨水收集處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建立問題清單。
二是開展整治銷號。存在問題的工業園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實行“一園一策”,明確整治任務和時限要求,對完成整治任務的及時予以銷號。短期內難以完成整治的,明確分階段整治任務。
三是實行動態管理。涉及園區合并、升級、設立或撤銷的,以及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及時通過信息系統更新有關信息。生態環境部通過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監督檢查等方式,對重點園區開展指導幫扶,核實工作進展,將發現的重大問題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現場調查拍攝范疇。
四是打造標桿。以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和化工、電鍍、造紙、印染、食品等主要涉水行業所在園區為重點,推動初期雨水、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分質分類處理,加強工業廢水綜合毒性管控能力建設和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實施化工企業污水“一企一管、明管輸送、實時監測”,有效防控環境風險。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強指導,探索行之有效的工業園區管理模式,推薦優秀案例,加強宣傳推廣。
從政策內容來看,《工作方案》釋放出的市場區域和市場機會基本明確:
第一,從《工作方案》圈定范圍來看,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包括沿黃河的九個省(區),分別是: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
第二,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和化工、電鍍、造紙、印染、食品等主要涉水行業所在園區為重點,具備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的企業可以重點鎖定上述行業所在園區。
第三,《工作方案》指出將全面摸清園區污水收集、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園區環境管理、化工園區初期雨水收集處理等方面,意味著工業園區廢水管網鋪設、改造項目也將迎來一波小爆發。
盡管工業園區廢水處理市場機會釋放,但是機會也將留給有準備的人,具備各色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的企業,才能優先駛入這些省(區)釋放的市場。
原標題:《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發布!多地工業園區廢水治理市場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