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業務增幅最大的是宇通重工,同比上漲11.59%,從2021年15.9億元上漲至2022年17.8億元。宇通重工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新能源環衛車輛上險 1,400 臺,同比增幅21.11%,市場占有率達到 28.71%,保有量連續三年穩居行業第一。
看來,宇通重工裝備業務收入持續上漲來源于新能源環衛車的領先優勢,這也是與當下政策要求和市場需求相符合的。此外,宇通重工還表示:為應對市場變化,將陸續推出新一代產品和大噸位產品,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
和“不太景氣”的裝備制造業相比,5家環企的服務業板塊基本處于穩中有升的狀態。除中國天楹外,同比均有增加。盈峰環境再次收獲了此類細分市場的第一名,服務業板塊為其入賬41.58億元,同比升37.45%。

服務業增長較快的還有宇通重工,2022年度服務業板塊收入7.01億元,同比上升15.89%。5家企業中,他也是唯一一家裝備和服務均有大幅上升的企業。面對良好的經營勢頭,宇通重工表示,2023年的經營目標為收入41.48 億元。

另外值得討論和關注的還有中國天楹,服務板塊營收僅有8.98億元,此板塊營收的大幅下降是該企業總營收劇減的主要原因。
不過,中國天楹對此持樂觀態度,其2022年年報表示:“出售 Urbaser,屬于輕裝上陣再起航。在 Urbaser 股權交割后,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由 75.2%下降至 54.5%,整體毛利率得到顯著提升。資產結構的優化,不僅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償債能力,同時也為公司未來融資鋪平了道路。”
3 簽協議、找同盟、跨行業 環衛企業的“第N條增長曲線”
說實話,今年環保上市公司的報表都不怎么好看,約有七成環保企業凈利潤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下滑。無論是受疫情影響也好,市場趨近飽和也罷,行業“內卷”不斷加劇的同時,環保企業大變局時代已經到來。
“變則通,通則變”,艱難打造第N條增長曲線成為了在變革之年存活下去的最佳路徑。因新能源電動車相關政策和環衛服務市場兩大民生剛需因素的存在,大部分“裝備制造+環衛服務”企業堪堪抗住了此次“地震”,但營收和利潤的下降也如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逼迫企業必須多元化發展謀求生路。
宇通重工:涉足電池回收、危廢處置業務,瞄準海外制造市場
2022年5月,海螺創業、海螺環保與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積極構建戰略合作平臺,深入開展廢舊鋰電池回收、工業固危廢綜合處置、輕量化汽車業務、城市環衛一體化業務等方面的合作。同年8月,宇通與寧德時代簽署十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客車、重卡、輕卡、工程機械、環衛車等商用車領域共享優勢資源,同時聚焦海外市場,實現“車電聯合出海”的戰略目標。
中國天楹:積極開展多方合作,涉及重力儲能及光伏/風力發電等新能源
在開展多方合作方面,中國天楹是最活躍的一個。2022年至今,已經與多家企業或單位達成了合作協議。
2022年4月,中國天楹與中國三峽建工(集團)等3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涉及能源市場開發相關事宜;8月,與國家電投浙江新能源簽約,就開發建設重力儲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電力能源項目展開合作;9月,與國投電力簽約,將在境內外清潔能源開發、低碳能源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11月,與通遼市新通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中鐵二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分別簽署合作協議,涉及新能源、重力儲能和環保領域。
進入2023年,中國天楹陸續又與烏拉特中旗、江蘇省沿海開發集團、中國港灣分別簽署了“在農場漁光一體項目、重力儲能項目”等方面的戰略合作協議。
盈峰環境:深耕環衛市場全產業鏈
一個是涉及生活垃圾末端處置,包括廚余垃圾處理研發投入和垃圾焚燒項目。目前,盈峰環境已經擁有廚余垃圾處理工藝和低能耗、高效率的低碳處理裝備,日處理規模覆蓋1噸到1200噸。垃圾焚燒處置方面,也有項目陸續順利投產。
另一個涉及動力電池方面。2021年12月,仙桃市政府與盈峰環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建設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資源化中心項目。據悉,該項目總投資將達10億元,建成后具備年拆解8萬噸動力鋰電池包的生產能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業務將覆蓋湖南、湖北等地區。
福龍馬:布局固體廢物回收,強化裝備產業鏈
2022年1月,福龍馬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進一步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10月,福龍馬宣布將通過此子公司投資5.5億元建設“鋰離子電池低碳-高值-整體資源化利用項目”。此外,在生活垃圾焚燒、餐廚垃圾、有機廢棄物及大件垃圾的處理方面,福龍馬也已經承接部分項目。
同時,在環衛裝備業務上,福龍馬則加強了多方合作,試圖開辟更多細分該市場。2022年6月,福龍馬與陜汽重卡、陜西華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新能源、氫能源、自動駕駛、底盤上裝整車一體化開發等方面將進一步深化合作。
勁旅環境:合作其他車企,開拓新能源市場
2022年9月27日,勁旅環境與江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定了雙方要打破傳統的合作模式,從用戶場景研究到研、產、銷等全方位融合,打造一體化產品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解決方案,在新能源、智能環衛車輛方面會深入的合作。
4 結語
“造”而優則“服”。隨著各地環衛市場化加速,當環衛裝備制造業和環衛服務業這兩個完全不同卻又時刻緊密聯系的行業疊加在一起,迸發出的潛力不止是“1+1>2”這么簡單。但商場如戰場,外在環境瞬息萬變,面對名為“競爭”的狂風浪潮,哪怕是一絲“微風”都值得任何一家企業警醒。
無論如何,2022年的成績是好是壞在這一刻也算是有了蓋棺定論。從前一陣環博會的熱烈反應看,整個市場也開始回暖了,今年說不定會逆風翻盤。環保圈將持續關注環衛板塊上市企業的情況,也祝他們2023年好運。
注:本文數據和信息來源于企業歷年年報、招股書等。
原標題:2022年報發布,環衛裝備上市公司業績如何?